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史中,忽必烈因爲殺弟奪位,導致蒙古帝國的分裂。四大汗國先後脫離,並明裏暗裏支持北方的叛亂分子。導致大元兵力佈置,一直重北輕南。並且導致了大元在安南等地遇到嚴重挫折後,無力繼續向南擴張,只好放棄報復。
海都豎着恢復蒙古傳統,倒忽大旗,一直跟大元作對。先後組織了多次反忽聯盟。屢敗屢戰。1278年的戰鬥失敗後,他退到河中,養精蓄銳。然後,再組織反忽同盟。(書中,他的療傷期會大大縮短。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1287年,反忽同盟糾集了乃顏、勢都兒和哈丹三個成吉思汗的直系後代,從東北一直延伸到中亞。迫使元軍退至豪州今遼寧彰武、懿州今遼寧阜新東北以西。
忽必烈不得已,抱病親征。雙方一直打到了1290年,憑藉漢軍的前仆後繼和人數上的優勢,大元才撲滅了這次反叛。海都再次敗退,再次養精蓄銳。
忽必烈死後,海都又入侵大元。後被忽必烈的繼承者擊敗。雙方一直打到了1301年,海都病死。然後,海都的兒子與忽必烈的繼承人繼續戰鬥,一直到1309年,海都的勢力被部將侵佔,纔不得不放棄了大元的爭鬥。
實際上,當時南宋沒有一個有眼光的政治家,能看到忽必烈背後的不安定因素。徘徊在求和與苟安的朝廷,最終在崖山落下了幃幕。而如果那時候有一部分現代人的記憶進去任何一個南宋抵抗者的腦子,恐怕看到全局的他,肯定不會放棄在草原上給忽必烈添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