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謹慎,是必要的。朝廷情況,並不像眼前這個十一歲的皇帝想得那麼簡單,只有經歷過官場的人,才知道那其中每一步的艱難。
運行了三百多年的大宋就像一架老而破舊的水車,隨便動一動,都有崩潰的危險。
如果讓張世傑放棄大都督的名號,把所有軍隊指揮權力交給文天祥。其實也並非很難做到,陸秀夫可以保證,自己的勸說加上皇帝的聖旨,完全可以實現這一步。可這一步真的把問題解決了麼,沒有?
這個朝廷多少年積累下來的痼疾遠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情。就像讓文天祥在外孤軍奮戰,而行朝卻不相救。追究起來,未必是陳宜中和張世傑兩位權臣想讓文天祥死,而是一個圈子裏背後所有的人,不希望再與文天祥扯在一起。
這種情況下,陳宜中採取和稀泥的辦法,一邊給文天祥麾下各路義軍將領每人封官,一邊讓張世傑急攻泉州,也許是最合適的選擇。
現在,如果行朝真的決定去福州,恐怕與文天祥衝突的,未必是張世傑本人,十幾萬大軍裏,屬於他嫡系部曲的江淮勁卒不過六千。而其他各方勢力,抱着各種目的聚攏在朝廷這裏的豪強,他們未必肯輕易接受文天祥來主管全軍。一旦文天祥再作出些人事調整,或者像傳言改編破虜軍那樣改變軍隊,內亂肯定會發生。
接下來,可想而知是一場內部火併。破虜軍即使贏了,也元氣大傷。
況且那個文天祥,很難看出是忠是奸詐。他已經將大宋三百餘年的祖制改了個亂七八糟,並且,他手下那些文職幕僚還歪曲聖人之言,爲這些行爲找理由。陸秀夫不願意背後說人壞話,但是他知道,如果自己去了福建,肯定會針鋒相對地跟文天祥爭一爭,論一下這些改革的是非,並維護朝廷的體制尊嚴。
所以,雖然佩服文天祥最近的戰績,在大夥庭議是否去福建的時候,陸秀夫並沒有表態。他不想去了福建後,再看到一次內部混亂。那反而給了北元創造了更好的機會。
“如此一來,反而是朕,拖累大家了!”趙昰冷笑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