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峙(五)
正當達春在前方推測着後方的天威,想着如何自保的時候。大都城的忽必烈心裏也非常鬧得荒。他也在盤算,怎麼把麾下的各族大臣的心再度整合到一起。
眼下的麻煩由何而起,忽必烈很清楚。帶兵打仗多年的他深知統帥之道,那就是勝利,接連不斷的勝利。自己麾下這夥人都是各族的英雄,精華。作爲精英,他們天生需求就比別人多,未必把同族的生死看在眼裏。讓他們賣命的最根本法則是,不斷打下更多的地盤,毀滅更多的國家,滿足他們的掠奪需求。
從骨子裏講,一夥盜賊橫行天下,憑的也是這個理兒。只要周圍還有東西可搶,大夥就能同仇敵愾。但突然有一仗打輸了,把本來應該贏到手的利益打沒了,大夥平時的矛盾就要暴露出來。這種事情,處理好了,可以化矛盾爲前進的力量。處理不好,也許就給帝國的分崩埋下了禍根。
劉深的罪,達春的錯,索都的爛殺和阿合馬的貪婪,漢族大臣的陽奉陰違,兩面三刀,作爲一代雄主,忽必烈心裏都清清楚楚。平時他只是不想追究,人無完人,你用人賣命,就必須忽略這些人的一些缺點。但眼下衆人互相咬了起來,作爲皇帝,有些事情,他就不得不給個說法了。
如果不能拿出一個讓衆人信服的諭旨,非但朝內爭鬥不斷,軍中也會受影響。張弘範奉命整軍四個多月了,就是不肯出徵。很明顯,這位狡猾的九拔都心存顧忌,等着跟自己討價還價。
“大兄啊,你得給朕想個辦法。再這麼鬧下去,恐怕我大元將士爭雄天下的心就沒了!”忽必烈放下茶杯,輕輕地嘆了口氣。
這話是對董文柄說的,在忽必烈眼中,此時也只有董文柄,能幫助帝國解決這個突如其來的危機。漢人建立的國家,國運動輒綿延數百年。連外戰皆敗的大宋,還能窩窩囊囊苟延殘喘三百餘年之久。而漢人眼中的外族,無論多麼勇武,向來強盛不過三代。歷史上的事實讓人不得不承認,儒學,在維護皇權方面的建樹是一流的。退一萬步講,雖然推崇儒學的朝代最終走向懦弱,但以儒學理論爲基礎建立的漢人國家,其內部的平衡和穩定性,絕非馬背上各民族所建立的國家可比。
所以忽必烈對理學家們才高看一眼,對自己身邊這位兼通理學、權謀和兵法的董大兄,才禮遇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