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虎嘯(二)
“張唐在兩浙,重百姓而輕士人,其實是取禍之道,逼着世家大族投向陛下這一邊。這是將來我朝重奪兩浙之機,特穆爾大人切記,切記!”董文柄把頭轉向呼圖特穆爾,有氣無力地叮囑。
自從得知忽必烈帶着呼圖特穆爾來看自己,細心的董文柄就推測出忽必烈有意讓呼圖特穆爾接任左相之位。他對這個安排並不是很滿意,做爲漢系官員,接任自己的也應該是個漢軍世侯出身的官員纔好維持朝堂上各個系列勢力的平衡。但將朝中漢系文職官員挨個數來,要麼是有學識沒本事,要麼是有學識沒風骨,才能與氣度都比呼圖特穆爾不如甚多。所以,董文柄也只好默認的這個安排,細心地交代起將來的事情來。
“特穆爾記下了,左相大人儘管放心!”呼圖特穆爾感動得熱淚盈眶,顫抖着聲音說道。他平素不滿於忽必烈對董文柄的器重,並且嫉妒董文柄的才華,與董大相處並不和睦。萬萬沒想到,對方在臨終之際,依舊念念不望國事,並以將來平定江南之策相授。明顯地,推了自己一把,幫自己坐穩了左丞相的位置。如此胸懷,如此恩義,讓他怎能不感動!
忽必烈見董文柄額頭上一根根青筋盡現,知道他如此勞心勞神,已經是在燃燒最後的生命,走上前,按住他的肩膀,將他強行壓在枕頭上命令道:“大兄,別再勞神了,一切事情,等大兄身子骨好些再籌劃便是!”
“臣不中用了!能爲陛下做些事情,是臣的福分。古人云,士爲知己者死。臣得遇陛下,言必從,策必納,其中恩義,豈“知己”二字可形容”董文柄淒涼地搖搖頭,伸手握住了忽必烈的胳膊,“倘若當時身未遇,老了英雄。倘若當年姜尚不被文王知於渭水,不過是河邊混喫等死的一糟老頭而已,哪成其千古之名!而臣少年得遇陛下,青雲直上,這些年來…..”
董文柄用盡全身力氣說着,臉上的表情又是驕傲,又是無奈。他自幼生於北方,熟讀儒家典籍,在諸般經典裏,只有忠君、有知己盡力。而北方淪陷已久,忽必烈就是他名正言順得君,除了君臣之義之外,哪本書中,曾寫着“國家民族”四字。
在董文柄心中,所謂國家,就是國君之土,是個順應天命而生的朝代。而近兩年文天祥與陳龍復所反覆宣揚的,卻是個民族國家。並且這個民族,不是單純的漢族,而是中原大地上被蒙古人壓榨的所有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陳龍復偷換了國家概念,反過頭來,卻在報紙、和民間評話裏,先下手爲強,不指名地罵他爲漢奸。這是董文柄一生最大的煩惱,想反駁,有心無力。想爲自己辯解,亦無處下筆。眼看着陳龍復的學說在民間越來越流行,自己身後之名越來越壞,一顆心在國家民族大義和忽必烈的私恩之間反覆掙扎,由是做下病根。如今臨到生死大限,他的心下反而解脫了,不再考慮身後之名,一心一意報答起忽必烈的知遇之恩來。
“朕必不負大兄,一統天下,做名比周武的賢君。到時候,把那些沽名釣譽之徒,全趕到荒島上,活活餓死!,滿足他們去伯夷的宏願”忽必烈強忍住心中傷痛,說了一句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