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元軍的第二次進攻從太陽昇起的時候開始。
幾十面半人多高的大鼓架在高坡上。蒙古壯漢赤精着上身,根據身邊的指揮旗不斷調整鼓點節奏。踏着鼓聲,元軍忽快忽慢,像蝗蟲一樣滾了過來。
這一次,步兵成爲了進攻的主力。迎着初升的朝陽,他們排出了鬆散的攻擊陣型。以隊爲單位,親頭並進。各牌子頭(十人長)站在隊伍中間,根據鼓聲調節本隊的進度。
佈置在城牆上的輕、重火炮同時開炮攔截。但對於如此稀疏且準備充分的陣形,火炮造不成初次投放戰場那種毀滅性殺傷。有時炮彈打正了,可以毀掉一個小隊,但附近的其他小隊則跟着戰鼓聲繼續前進,根本無視隊友的死亡。有時炮彈落偏了,打在幾個小隊中間的空地上,附近的元軍立刻臥倒於地,等爆炸聲響過後,才繼續前進。這種避彈方式非常有效,炸裂的單片和加在火藥顆粒中的鉛丸在空中飛不了多遠,就失去了殺傷力,即使落下來恰巧砸在士兵身上,很難砸破堅韌的皮甲。
炮彈的爆炸,掀起了滾滾煙塵。數以萬計的北元士兵頂着炮火,穩步前進。中間偶爾有幾十隊人停頓下來,放下枯樹枝,點燃篝火。其他人則繞過火堆,繼續向前。點了篝火的小隊元軍完成任務,小跑回到本陣。又有小股元軍扛着新砍的樹枝、柴草衝上前,在戰場間點燃新的篝火。。
戰場上,火堆越來多,煙霧越來越濃。站在城頭的司炮長再看不清敵軍的動向,只好命令屬下士兵調整火藥發射量,轟擊距離城牆最近的敵軍。而每一輪射擊過後,疆場上就會出現新的煙柱,炮彈炸出的,蒙古軍點起的,縱橫交錯混雜在一起。
一步步,元軍逼近了。幾門重炮無法再減少火藥的裝填量,相繼停止了射擊。很快,輕炮的聲音也稀落下來,司炮長不停地指揮炮手們用磚石墊高炮尾,把射角從仰射調節成平射,再改成俯射。
“隆-隆隆”戰鼓的節奏突然一邊,由錯落變爲連綿。幾十隊元軍從硝煙後衝了出來,當先的兩名士兵豎盾於地,架起簡易防護。其他幾名士兵站在木盾後,拉開大弓,奮力向城頭射去。
羽箭、鋼弩的破空聲取代炮彈爆炸聲,成爲戰場上的主旋律。
破虜軍據高臨下,鋼弩射得穩、準、狠。元軍手中的弓箭卻佔了一個快字,幾乎是毫無間歇地連續發射。每承受一輪鋼弩射擊的時間,他們往往反擊上兩到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