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告:茅盾文學獎得主熊召政在17K發佈了《張居正》,金庸極力推薦的作品,喜歡的讀者可以看看。
http:\/\/www.17k.com\/html\/bookAbout.htm?bid=19155
死生(三)
“對付他們的兵團,最好的辦法是將他們誘入我們預先設好的埋伏圈裏,然後用騎兵在近距離發動突然襲擊,讓他們的炮火無法發揮優勢。如果不能伏擊,野戰中,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用騎兵尋找,清理他們的火炮集羣。如果短時間內無法找到他們的炮位,我方兵馬必須儘可能快地,衝到對方一百步內,進行混戰……”
很多年後,在金帳汗國的軍事學校,已經到了垂暮之年的客座教授,阿剌罕將軍如是講道。
“爲什麼我方不用火炮與其互射呢?爲什麼不可採用傳統的馳射與踐踏戰術?”一個蒙古王公的兒子,站起來不滿地問道。
面對華夏諸族聯軍旺盛的攻勢,西域蒙古諸汗國罕見地再次團結在一起,許多有與華夏軍隊作戰經驗的老將都被聘請來教授戰術。那些諸汗的子孫們,也再次跨上了戰馬,追憶着父輩曾經的榮耀,試圖重振成吉思汗時代蒙古人的雄風。
阿剌罕正是從中原戰場上倖存下來,爲數不多的老將中間的一位。面對晚輩們無知且自大的提問,老將軍臉色變了變,沉吟了很久,才嘆息着給出了答案:“第一,我方的火炮,無論數量和射程,都遠遠不如對方。至於你說的第二個問題,我想很簡單,因爲時代變了,傳統已經無法讓我們繼續生存!”
時代變了,這是他在整個中原戰場上經驗的總結。而經驗的起點,就在安溪城外,一個不知名的土丘後開始。
阿剌罕趁着第一波正式攻擊開始的時候,帶領兩千精銳輕騎離開了本陣。憑藉速度,迂迴到敵軍的側後,這是蒙古軍的傳統戰術。從這一傳統戰術中,還衍生出很多變化。每一種變化都是前人成功經驗的總結,每一種變化,都可以致人與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