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陛下”不忽木躬身施了一禮,慢慢走向了遠方。太清池畔又只剩下了忽必烈和呼圖特穆兒君臣兩個,對着一池秋水想心事。
沉默了一會兒,忽必烈搖搖頭,嘆道:“文賊說朕的朝廷是率獸食人,朕還恨他罵得惡毒。如今看來,朕果真養了數千只衣冠禽獸!”
“陛下言重了,據臣所知,百官並非人人貪污!”呼圖特穆爾趕緊出言替大夥解釋。忽必烈是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處事果決,但有時卻難免不計後果。一旦忽必烈忽然衝動,嚴格反起貪來,恐怕滿朝大臣,沒幾個身上乾淨的。
“他們跟着朕打江山,朕也不能不讓他們撈些紅利。否則,誰還願意與朕效力。但他們不知止境,未免也太高估朕的忍耐程度了。阿合馬的事情,你盯着些,咱們現在不能動他。否則沒人給朕籌措錢糧對付北方。”忽必烈搖頭,嘆息着說道。
“陛下莫非要從南邊撤軍?”呼圖特穆爾從忽必烈的話中聽出一些端倪,試探着問。他可不認爲這是個好主意。當日忽必烈親口答應張弘範,給他提供一個穩定的後方。如今,戰鬥纔打了幾個月,當皇帝的不能出爾反爾。況且當年大夥南下攻宋,哪一塊硬骨頭不是花上幾個月,甚至十幾個月的時間去啃,有時爲一個城市打上三、五年,也不算耗時太長。
“哪那麼容易撤軍啊,他們說得簡單。一個撤字,要牽扯多少事情?多少人要爲此掉腦袋?”忽必烈搖搖頭,長嘆道。
呼圖特穆爾默然,皇帝陛下說得明白,從南方撤軍,恐怕不是一時勝敗這麼簡單。蒙古諸臣會認爲師老無功,會找張弘範的麻煩。塞外諸王也更加認定了大元武力不振的事實。並且當年陳宜中曾經主動請降,願意殘宋以孫子輩分替大元守廣南煙璋之地。大元朝廷中蒙古人、色目人都贊同議和,認爲廣南兩路自古是發配犯人的地方,根本不值得用重兵。而漢臣們卻不答應,以史天澤的長子史格爲首領,聯名上疏忽必烈,爲之分析天下形勢,認定窮寇必追。
如果在此時從南方撤軍,文天祥不是陳宜中,肯定不會讓殘宋給大元當孫子。如今兩浙被文賊打爛了,江西成了土匪窩。大元兵馬撤下來,破虜軍肯定趁勢收復失地。幾場敗仗打過後,張弘範難逃罪責,達春難逃處分,就連當年上書給忽必烈執意滅宋那些人,都會受到蒙古系官員的全力打擊。
大元朝,蒙古、漢、色目三系官員像個凳子的三條腿,少了哪一根,都是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