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朕今天於此,重申成吉思汗的誓言,兄弟們打天下,戰果共享之。全天下蒙古人榮辱相連,福禍與共。凡與外族勾結者,天下蒙古人皆可誅之。那些支持乃顏的,棄械而來,或殺了上司而來,朕將用黃金與牛羊回報你們的功績。那些給乃顏提供馬匹、炒米的,斷絕你們的供應,朕將忘記過去發生的事情。那些與乃顏稱兄道弟反對朕的,帶着你們的部族離開,朕將重刻你們的金印,片甲不入你們的封地。那些高舉者十字的僧侶,如果重新支持朕,你們的教義將可在大元境內自由傳播。如果長生天叫你們繼續支持乃顏,那一定魔鬼是塗改了上天的旨意,你們要自己分辨清楚。朕不喜好殺戮,但爲了蒙古族的興亡,朕不介意流更多的血……。(酒徒注:北元初建時期的旨意,通常爲蒙古大汗口述,漢臣整理。因爲翻譯的緣故,總是顯得粗鄙無文。此段爲酒徒模仿其風格杜撰,非原文)
這份用蒙古語寫成,用漢語記錄下來的,檄文不像檄文,盟約不像盟約的東西,很快在草原上流傳開來。一些逐水草而居,向來沒有固定支持目標的小部落在鐵血重壓下快速倒向了忽必烈。一些大的部落也開始反思,自己這樣支持乃顏會落得什麼結果。從雙方最近幾場戰鬥結果來看,乃顏幾乎沒有勝利的希望。與其讓整個部族給乃顏殉葬,最後還落個勾結南人,毀滅草原的罪名,是不是不如向忽必烈認錯合算?
乃顏大急,連忙傳檄到遼東各部,駁斥忽必烈的謊言。所控制地區人心初定,但與忽必烈的交戰依舊毫無起色。雙方的蒙古將領和士兵之間都是骨肉至親,隔着疆場,就能用蒙古長短調攀上親戚,彼此之間依舊無法狠下心來痛下殺手。而忽必烈麾下的探馬赤軍和漢軍卻與乃顏這方沒任何瓜葛,他們動起手來毫不留情。特別是那些探馬赤軍,都是些被蒙古人亡了國的契丹、党項、女真遺族,心中對蒙古人的怨恨不敢向忽必烈這樣的強者發泄出來。乃顏所部蒙古人,正好成了他們的出氣筒。
三月,乃顏再敗,丟棄東寧路、合蘭府兩個出海口,退向興凱湖一帶。十字軍軍糧不濟,哈撒兒成吉思汗弟後王史都兒﹑合赤溫成吉思汗弟後王勝納哈兒﹑別裏古臺後王哈丹禿魯乾各自撤回封地就糧。各部背靠兀水(黑龍江),被忽必烈大軍壓縮成一條折線。
從此,乃顏與南方的交流物資的航路大大加長,弩箭、手雷、炮彈等重要物資更難接濟得上。在兵力和武器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已經沒有還手餘地。但出人意料的是,忽必烈親自率領的北伐大軍卻在開元萬戶府停了下來,不再繼續向前推進。
“感謝主的仁慈,您終於聽到了忠實奴僕的呼喚。”乃顏如垂死之人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般,對着十字架連連叩首。感覺敏銳的他預料到,南方出大事了,否則忽必烈也不會把握不住對東北諸王發起致命一擊的機會。他派快馬與納哈兒等人聯絡,很快,從盟友處得到兩個不確定的信息。
第一條消息是,文天祥遣張唐率領大軍北進,在江南西路與福建路交界處再次擊敗了達春,江西行省岌岌可危。
第二條消息比第一條消息更令人震驚,忽必烈的大軍斷炊了,五十萬大軍正在分頭徵集糧食、牛羊。
這不可能,蒙古軍與探馬赤軍有肉食與奶酪就能活,來犯之時,他們帶着足夠的牛羊。那些漢軍雖然必須喫乾糧,但有阿合馬這個刮地皮的能臣坐鎮大都,軍需供應絕對不會發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