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消息紙上沒法絮叨詳細經過,只簡單寫了:四月廿九前。五十一。鄴城南河渡碼頭。
在最初給邱家去消息時,雲知意就說過,若有孩子想回家的,便不要強行帶走,任他們自去。
看來,被救的孩子裏只有五十一個是不願回家的。
她心中大致有數,立刻吩咐文書:“給淮南、慶州兩地的積善堂去信:淮南堂接收三十一人,慶州二十。告訴兩邊主事人,仔細將孩子都過一遍,適合讀書的就送去讀書,讀不進書的就送去學藝,總歸要讓他們將來有能營生餬口的本事。”
像雲氏這樣的門第,鋪路造橋、收容孤兒等善舉必不可少。
雲氏在許多地方都建有“積善堂”,長期收留因各種原因而無人照拂的孩童,荒年也會牽頭對百姓施粥之類。
各地積善堂每年的花費,都由雲氏在當地的產業分出小部分盈利來負擔大部分,同時接納當地豪紳鄉賢的捐贈,一處多養活二三十個孩子問題不大。
語畢,雲知意又轉頭吩咐小梅:“讓柯境、鄭彤帶人去南河渡碼頭準備好船隻,邱祈禎最遲後天就會將孩子們送到,讓他倆在南河渡碼頭等着接應。”
小梅應聲而動,立刻去尋鄭彤、柯境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