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紅薯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方臨點頭,能想象到當時風氣。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士必然不願與農、工、商結親,農亦不願與工商聯姻,各守着各的,老死不相往來。
歐夫子還說了一則真實小故事:“永寧年間,也就是大夏第三朝,鳳陽府有個秀才,姓成,家有二女,長女已嫁了出去,小女待字閨中,喚作成秀婷,頗有些姿色,人也機靈,從小未學女工,讀了不少書,知書達理,落落大方。
成秀才千辛萬苦培養了小女,自然是要嫁個好人家的,哪曾想讀了些書的女兒,性格方面竟自主性便強一些,瞞着父母私下結識了一位商戶之家的兒子。
卻說這商戶,經營有方,很是有些產業,嫁過去了,絕對是喫不了苦的。這日,商戶備了許多聘禮來提親,還請了個當地知名媒婆,指望說動成秀才,成就一番好姻緣。”
歐夫子說到這裏,考較看向方臨:“你說這門親事能成麼?”
“依我看,以那時的社會風氣,必然是不成的。”方臨答道。
“是啊!”
歐夫子繼續講述:“商戶、媒婆剛進門,表明來意,就被成秀才轟了出去。
這是極無理的,商戶家、媒婆都覺得成家過分,說這豈是待客之道?成秀才卻道:‘待什麼客?我家書香門第,世代治學讀書,你卻把販夫走卒給我引進門來,分明是要害我家,哪裏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