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段不光名字裏有個“樹新”,長得也有點象老三,跟老三的個子差不多高,比老三單薄一些,皮膚也比老三黑一些,背沒有老三那麼直。但他們兩個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笑起來的時候,整張面孔都積極投入進去。眼睛一眯縫,就顯得眼睫毛特別濃特別黑。鼻翼旁有兩道笑紋,使笑容格外有感染力。
靜秋他們四個老師先坐汽車經過K縣縣城到嚴家河下車,然後就走路進付家衝。小段開着小拖進山,從K市八中到K縣縣城,再到嚴家河,然後到黃花場,最後到農場,大約有六、七十里地。當兩軍在山後會合時,幾個人還唱起了《長征組歌》裏的曲子,反正山上沒人,平時敢唱不敢唱的現在都可以放開嗓子大喊幾聲。
因爲還有段路沒修通,小拖只能停在隊上的窯場那裏,幾個人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才把車上的東西運到農場。
農場的幾間房子還才初具規模,屋子裏是泥土地,還沒整平,都是土疙瘩。窗子上沒玻璃,也沒遮擋的東西,只好用個斗笠遮住。牀就是一個土堆,上面放了幾塊木板。門栓也沒有,靜秋和王老師住一間,兩人晚上就用一根大樹棍斜頂住門。
幾個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造個廁所,也就是挖個坑,上面搭兩塊板子,然後用一些高粱杆子紮成排,檔在四周。傳說這一帶山上有一種動物,當地人稱“巴郎子”,專愛夜間出來襲擊出恭的人,上來就用長滿了刺的舌頭舔人的屁股,然後就把腸子挖出來喫掉。因爲害怕“巴郎子”,大家上廁所的時候,都提把斧頭。
到了晚上,大家都儘量不上廁所,實在要上,男的就跑到屋後解決一下。靜秋晚上總要上一兩趟廁所,又不大好意思在屋後上,只好提着斧頭到一兩百米外的廁所去。
小段就住在房子同一邊靠前門的地方,如果不關門的話,靜秋出去他就能看見。靜秋很快就發現她每次從廁所出來往回走的時候,總能看見小段站在路邊抽菸,站的位置恰好在一個既不會使她尷尬,遇到情況又能即時跑上來救命的地方。她從他身邊走過,兩人打個招呼,一前一後回各自的房間去。
剛去的那些天,山上也沒什麼菜喫,大家就把自己帶去的私菜拿出來一起喫。天晴的時候,大家出去挖野蔥野蒜回來喫。下了雨,就到山上去撿“地間皮”,洗乾淨了炒出來,有點象黑木耳。每次出去挖蔥撿“地間皮”,走着走着,王老師跟陳老師就走到一起去了,靜秋就掉了單,但過一會,小段就會找來了,跟她一起撿“地間皮”。
姚主任雖然家就在山下,但也堅持跟大家一樣住在山上,每星期纔回去一次,有時就從家裏帶些蔬菜來給大家喫。靜秋管伙食,想付他錢,就問他多少錢一斤,姚主任說是“兩角一分八一斤的菜”,說着就把兩腳分開,做個拔菜的姿勢。
農場的生活很苦,但是幾個老師都很風趣活躍,所以靜秋覺得日子一點也不難過。白天干一天活了,晚上睡覺前就聚在一起講故事。靜秋髮現陳老師特別會講歷史故事,姚主任和王老師會講民間故事,而小段則特別會講福爾摩斯探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