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的分析家會把楊紅的這樣一種心態升高一點,稱爲“母性”的愛,就是犧牲自己,不圖回報,甚至不求理解的愛。做母親的看到孩子在寒冷的冬天穿得太少,都會出來絮叨幾句,說:“兒啊,穿多一點兒,不然會感冒的。”這個兒呢,不想穿得像個棉花包,多半是嫌母親囉嗦,說:“知道,知道,每天這樣說,也不嫌煩。”母親雖然被說得訕訕的,但過幾天看到兒穿得太少,還會出來絮叨。
有的孩子長大了,做了父母,會理解母親當時的一片關愛。有的要等到遠離母親了,或者母親去世了,再也沒有人在身邊關愛了,才發現自己理解了母親。有的可能永遠都沒能理解,或理解了也沒有對母親表達出來。但這對母親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她愛的時候,就沒有想到過報答或理解,不然就不叫母愛了。
在錢和與錢有關的問題上,楊紅的確就是這樣母愛着周寧,沒有覺得是犧牲,沒有期待回報。但正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一個女人對丈夫的愛,光有母愛是不夠的,她還要有妻子的愛,甚至孩子的愛。男人對“妻子式的愛”多半理解爲女人在牀上應該如何如何,而對女人來說,那叫“妻子式的性”,妻子式的愛就是要求回報的愛。我愛你,你也應該愛我;我愛你那麼多,你也應該愛我那麼多;如果你愛得比我少,或者你根本不愛我,我是沒辦法一直愛下去的。
到了感情問題上,楊紅就無法母愛周寧了,就想要回報了,或者叫“回應”更合適。楊紅理想中的愛,其實也很簡單,無非是白頭到老,如膠似漆。“白頭到老”,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證明的,要等到頭髮白了才知道做到了沒有。但“如膠似漆”呢,每分鐘都可以檢驗。只要周寧在眼前楊紅就很滿足,就覺得充實,做事就做得開心,連織毛衣都彷彿織得快一些。
但周寧是個愛玩之人,下棋、打牌、打麻將、打檯球,無所不愛,而且都愛到癡迷的地步。周寧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也好比種子,到了一個地方,就同那裏的羣衆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他住進這棟集體宿舍,剛開始還有點不適應,因爲這棟樓是青年教師樓,原來是自己老師的人,現在一下變成了平起平坐的棋友、麻友、牌友,可以在一起罵罵咧咧,喫喫喝喝了。有時跟楊紅挽着手走路,突然看見以前的實驗室老師,還嚇得把手甩開,心想:好險,好險,差點讓他看見。過半天才醒悟過來:自己已經畢業了,不受他管了。
周寧很快就習慣了自己的新身份,開始結交朋友。他很快就摸清了哪些人會下棋,哪些人會打牌,哪些人會喝酒,棋藝如何,牌風怎樣,酒德高低,連那些人的老婆對老公下棋打牌的態度及對策都瞭解得清清楚楚。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不打無準備之仗,這樣才能決定去誰家下棋,可以下到何時,萬一牌友的老婆來鬧又該如何應對,等等等等。
楊紅很快就到了分析家稱爲“追求第三檔愛情”的境地。第一檔的愛情是“心心相印”式的,就是兩個人愛好、追求都是一模一樣的,不用計劃討論,就都是“英雄所見略同”。用楊紅和周寧來做例子加以說明,就是楊紅想跟周寧一起待在家裏,周寧也想跟楊紅一起待在家裏,兩人一拍即合,皆大歡喜。此乃愛情之大幸,愛情小說之大忌。
第二檔呢,稱爲“心有靈犀”式,就是雖不是英雄所見略同,但一位英雄能體會到另一位英雄想要什麼,並且能自我犧牲,讓另一位英雄如願。
第三檔是“一點即通”式,或者是“尚可教育”式,就是兩個人不是心心相印,一方也悟不出另一方想要什麼,但一經點撥或教育,還能醒悟,並願意實行。
第四檔被稱作“接受改造”式,或者“服從管理”式。到了這一檔,大多數崇尚浪漫愛情的女孩已經不把它算作愛情了,不過實際一點的,寬宏大量一點的,或已經結了婚又不想離婚的,仍能接受。這一檔就是點撥也點不醒,教育也教育不過來,但如果採取行政手段、高壓措施,比如以分手、離婚相要挾,仍能壓服對方,使其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