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理皇帝段興智投降後,忽必烈大概是認爲該讓大理人學學怎麼做忠臣,讓姚樞給高泰祥之死添了幾筆。
比如,高泰祥死前大呼:“段運不回,天使其然,爲臣隕首,吾事畢矣!”
忽必烈讚道:“此忠臣也!”
彷彿高氏抗蒙,是因爲忠於段氏,而段氏歸蒙,乃天數使然。
段興智失去了大理皇氏最後的體面,作了蒙古的忠臣。大理人也看到了忠臣被禮葬,繼續爲忠心而感動,只是換了忠心的對象。
高泰祥之子高瓊,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忽必烈寬恕了,他到哈拉和林覲見了蒙哥,之後被封在統矢城,也成了蒙臣。
簡單來說,蒙人告訴他“你父親已爲段氏盡了忠,輪到你來爲大蒙古國效忠了。”
如此,這套忠孝的理論得以自洽,念頭也就通達了。
但高瓊真的通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