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關於王安石變法,李瑕在重生前知道的大多都是肯定的評價。重生以後,偶然聽到文人議論時事,多是貶低之言,也並未太過關心。
變法失敗了,遭受非議也是在所難免……
但李瑕卻沒料到,在當朝,王安石竟是被口誅筆伐,尤其是靖康以後,時人多是認爲“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反觀賈似道,如今雖有輕佻之名,無非白日狎妓、教官家鬥蛐蛐,百官嘴上非議,其實皆以爲無傷大雅,不少人心底還承認“其材可大用”。
當今官家用人的水平……在丁大全拜相以前一直被百官頌揚的,至少杜範、吳潛、董槐、謝方叔等人官聲都不錯,包括對賈似道也是量才而用。
此事說來可笑,但目前爲止,在大宋官場上,賈似道的名聲還真是遠遠好過王安石。尤其是在這“閻馬丁當”爲禍朝綱之際,他甚至還能被百官劃到忠臣良將的範疇中。
聽了廖瑩中的述說,李瑕不由暗自搖頭,提醒自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看法,不能用後世的眼光來對待當今的人心、看法……
“如此說來,賈相公亦欲變法,又恐如王安石一般身敗名裂?”
“限田之策,漢代董仲舒始議,之後歷代皆有,爲抑富扶弱之圖,卻皆不見成效。王介甫爲人執拗,強力推行,致擾民致亂,弊大於利……”
廖瑩中說着,長嘆一聲,又道:“東翁亦猶豫啊。若鼎力革新,恐覆王介甫之覆轍,身敗名裂尚只是其一,萬一再釀成大禍,只恐社稷不存;但,大宋積弊叢生,若不思變,如何拿出錢糧抗蒙,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