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
陳錯翻開薄冊,迎面就是王逸的這句註釋,介紹了背景之後,還點明瞭創造緣由——
屈原見了俗人的祭祀之禮,歌舞之樂,覺得其詞鄙陋,於是作了《九歌》之曲。
《九歌》本身的內容不多,即使算上王逸的註釋,也沒有幾頁,陳錯今日已經看了幾遍,可每一次的感觸都有不同。
“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怨結,託之以風諫,這一曲本來就是祭祀神祇之言,結合了屈原的心中悲憤,其誕生之時,就與香火神道關係緊密,同時蘊含着人心之念,就是不知,那香火之道在先秦楚地是個什麼情況,畢竟修真道是先秦之後逐步衍生出來的,這香火道或許也有什麼緣由……”
九歌雖然以九爲名,實際上卻有十一個篇章,分別爲《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說是九歌,卻有十一篇,看來這傳統古已有之啊,而且這禮祭的神靈中,還有幾個比較熟悉的名字,仔細劃分,還有天神、地祇、人鬼之別,以人而娛鬼神,對香火之道而言,實乃經典……”
陳錯看的入迷,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漸漸拋去了凡塵瑣念,沉浸其中。
隨着對文章的不斷深入和領悟,他的心中之神時時震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