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割稻子其實不是最累的一步,打穀纔是。
割下來稻杆子,要在地頭上就脫粒。這就要用到打穀桶了。
朱樉將偌大的打穀桶從牛車上卸下,支起架子,穩穩安在水田中。
朱元璋便抱着一把沉甸甸的稻杆子,神情虔誠的立在打穀桶前。
他先把稻杆子輕輕擱在架子的橫擔杆上,默默向穀神禱告一番。
然後他舉起稻杆子,在架子上用力一磕,便聽一聲清脆的嘭響中,稻粒便如珍珠、似雨點般灑落在桶裏。
接着,朱元璋舉起稻杆子,順勢抖兩抖,將已經脫落的稻粒悉數抖落入桶。再換一面繼續摔打,抖落……
別看說起來簡單,但老一輩都說,這打穀子是武把式活計,非但每一下都要腰馬合一,均勻發力,還得講究技巧,不能用蠻力,勞動強度非常大。一個秋收下來,整個人‘肚板油都敲脫了’。
按說這麼減肥的活,應該給老六幹,可惜他還沒打穀桶高……
熟練後,爺兒幾個便開始流水作業。朱元璋和朱棣立在打穀桶旁,一左一右打穀子。朱標和朱樉給兩人運送一捆捆稻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