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倫覺得頭暈暈沉沉的,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打這最後一個找工電話。這家要的是一個打包的,海倫打過幾天包,但大多數時間是接order。
以前在國內時,聽到別人講在美國打工,心裏想到的都是一個場景:袖子挽得老高,在一個髒呼呼的池子裏洗盤子,或者端著七、八個盤子,在餐桌之間穿梭。到了這裏,才知道中國人在餐館裏洗盤子的是很少的,都是老墨乾的。中國人當waiter,waitress的多,還有一些就是象海倫這樣接單。
海倫打的第一份工就是接單,先以爲就是聽聽電話,記一記客人要什麼就可以了。哪知道這美國中餐館還頗爲現代化,接單都是用電腦的。你得頸子上夾個電話,邊聽邊回答,還要邊在keyboard上劈劈啪啪地打。接完了,按一下print鍵,剛纔的單就在前臺後臺好幾個地方打印出來了。
打這種工不累,也不怕生意不好,因爲拿的是死工錢,不是靠小費。缺點就是工錢不高,比那些打得好的waitress少好幾百塊。不過,海倫從來沒打過waitress,還是願意發揮自己的英語優勢,找接order的工。
剛纔開車跑到那個什麼“珍珠泉”去了一趟,好難找,走了高速走local,走了local上小路。還好,“珍珠泉”的那個cashier挺耐心的,海倫一打電話,他就重複一遍directions。不過海倫到美國半年了,還是不太習慣這邊的說法,什麼走過幾個紅綠燈,turn這裏,turn那裏,左邊是個BurgerKing,右手一家McDonald之類的,海倫用筆記下了,到時又搞糊塗了。錯過一個紅綠燈,就全盤皆輸,非得回到起步的地方再followdirections.
最後好不容易找到“珍珠泉”,老闆卻說現在還有一個接order的,要做到七月底才辭工,問海倫可不可以等到八月初再上班。海倫自己也是學生,不過是抽暑假時間來打打工,現在才七月二十一,總不能就在家裏坐著等這十天吧?找工的跟招工的一樣,都是腳踏多隻船的,廣種博收,東方不亮西方亮。
海倫把自己的聯繫電話留給了“珍珠泉”,但心裏沒作它什麼指望。從“珍珠泉”出來,海倫有點失落地想,那個cashier倒還長得不錯,看樣子不是廣東福建人,普通話說得比那兩個老闆地道,跟他一起打餐館還是很有意思的。“珍珠泉”又不大,十幾張座位,生意好像也很清淡,可能是以外賣爲主的,不然不會在報紙上登廣告招一個接order的。
兩個老闆看樣子不是廣東人,就是福建人。男老闆一把年紀,女老闆還很年輕,象是那種標準的“過埠新娘”,就是男人先出來,偷渡的,或者是假結婚的,掙了錢,還了帳,有了剩餘,有了身份,就跑回大陸找一個年輕女人做老婆,兩個人在美國經營一家中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