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我印象中,最早看到“性格決定命運”這一說法是在海外原創罈子裏,忘了是誰說的,也忘了是針對什麼說的了。
大家可能早就聽說過這句話了,而我是從2005年1月黃顏貼時纔開始涉足原創的,所以我是在2005年才聽說這句話的。這麼晚才聽說過這句話,說明我是太孤陋寡聞了。這可能是因爲我自從學英語專業後就不怎麼看中文小說了,到美國來了這些年,更是從來不摸中文。如果不是因爲黃顏用中文碼字,我肯定不會想到上網看中文小說,更不會自己也碼起字來。
所以我直到現在也不知道這句類似格言的東西是誰的名言,是什麼出處,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但不管是誰說的,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話說得太絕對、太片面了。
那時我沒有跳出來對這句話做評論,因爲那不關我的事。後來有人用這句話來評價裏的JANE,使我很不安,但因爲只是個別人,所以我也沒有跳出來發言,知道一發言,就會引起爭論。又因爲是在海外原創,那裏幾個愛跟我“辯論”的人,辯風實在可怕,動不動就扯野馬、扣帽子、吵架甚至罵人,跟那樣的人“辯論”,完全是“降格相爭”。
自從貼起,這句話就不斷出現在跟貼之中,包括博克的跟貼和原創的跟貼。這次,我覺得非跳出來說幾句不可了,不光是因爲這是因我寫的故事而起的,也因爲我從頭到尾就不同意這種說法,忍無可忍。在我自己的博克里說幾句,想必沒有人能限制我的這份言論自由吧?
先不說海倫的CASE,只就這句話本身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我很反對脫離上下文,孤零零地抽出一句話,再當作一個無條件的真理來應用。很多話,當放在某個上下文裏的時候,是正確的,但脫離了那個上下文,就有可能是不完全正確的,甚至是完全不正確的了。
記得小時候,經常聽父母講文革時的笑話。父親曾講到“革命委員會好”這句全國各地各單位都曾掛在門口的毛主席語錄,其實是這樣來的:有人提到在單位建立了一個委員會,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好,因爲那時講究“踢開黨委鬧革命”,而且這個委員會中也有非黨員,顯然是不能叫“黨委”的,於是來討教毛出席,該叫個什麼名。
毛主席沉吟片刻,說:“我看還是叫‘革命委員會’好。”
這跟我們給孩子起名時說“我看孩子還是叫‘狗剩’好”是一個句式,但這句話卻被曲解成“革命委員會好”,而且當成毛主席語錄在全國廣爲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