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想不到今年武舉,還藏着這樣一號人物,倒是意外之喜。
羅幼度一邊看着種世衡的答卷,一邊說道:“種世衡你可知道,其他成績如何?”
羅幼度這些年也覺得精力越發不濟,很多事情都丟給了太子羅康叡,只掌控着大方向。
羅康叡道:“皆是中上,此次武舉測試中,成績位於末等,表現不算太好。尤其是騎術,馬射、馬槍落了不少分,步射、平射很出色。這也跟他出身有關,他父親早亡,母親獨自養大。靠着勤工儉學讀完小學,他成績很好,遭到了關中諸多大學的瘋搶,他卻逐一拒絕,毅然報考了灞上軍校。”
種世衡的遭遇與范仲淹正好相反,歷史上的種世衡是大儒种放之侄,他父親去世以後,依靠叔父种放恩蔭,補任將作監主簿從而走上仕途,創建種家軍。
种放此人精於易學,不喜爲官,研習道家辟穀術,一天到晚就在山裏待着。宋太宗趙匡義三詔而出山,從而踏足官場,最後官拜工部侍郎。
在羅幼度這裏,种放就沒有如此待遇了,他本善於發掘人才,又全取天下,人才井噴。种放又不是諸葛亮、韓信這樣的曠世奇才,這種不願意入仕的清高之輩,他自不會舔着臉多次召見。
然後种放因爲辟穀英年早逝,仲家也因此沒落。
但金子就是金子,即便少了种放的相助,種世衡毅然憑藉朝廷的制度考進軍校,從諸多人才中脫穎而出,從而獲得殿試的資格。
不過因爲少年清苦貧窮,進了軍校纔開始學習騎馬,馬術上略遜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