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據說小孩子學語言與成年人學語言是非常不同的,小孩子主要靠模仿,而成年人則主要靠對比——對比語法規則,對比自己的母語等。成年人學一種外語,常常是花了很多時間還不能達到nativespeaker的程度,但小孩子卻可以輕而易舉地同時學會好幾種語言。
我們家老少四代,來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說話方式,在家使用的語言非常混雜,古今中外,亂用一氣。
太奶奶差不多活了一整個世紀,經歷了好幾個朝代,各個朝代的詞彙,泥沙俱下地跟着太奶奶來到今天,所以太奶奶的詞彙量非常豐富,哪個朝代的都有,冷不丁地冒幾個詞出來,常常都有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太奶奶說一口地道的K市話,但爲了艾米這個非K市人,太奶奶又時常勉爲其難地“憋”普通話,而跟黃米說話還得“憋”英語。經常聽到太奶奶剛在跟奶奶用地道的K市話討論做飯的問題,一轉身看見艾米,就變成了K市普通話:“你今天回來得‘列麼暗’(這麼晚)啊!”。然後看見黃米,太奶奶又在普通話裏夾雜一點英語:“寶寶要不要pee啊?”
奶奶因爲到外地讀書,後來又教書,所以能說比較正宗的普通話,但因爲K市人很討厭K市人之間說普通話,所以奶奶只在上課時對學生說普通話,其他時間都是說K市話。
艾米從認識老黃起,就愛學老黃的家鄉口音。以她的聰明伶俐和天生的模仿能力,她的K市話說得相當地道,除了真正K市人能從一些細微末節處聽出破綻之外,一般人很難相信艾米不是K市人。
而黃米從小在這羣人中間長大,語言自然也是雜七雜八。他在外面跟美國小朋友玩的時候,經常是一句漢語都沒有,更沒有K市話,只有在家裏的時候,他的普通話和K市話纔會冒頭。這一點總是叫人驚奇,不知道他小小年紀,是如何做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很可能小孩子天生就能區分和適應不同的語言環境。
最有意思的是黃米小小年紀,居然學了一些“文妥妥”的詞語,很有一點“夫子”味。
1.“多乎哉”
自從知道艾米又懷孕了,我們就開始教黃米自己用勺子喫飯,主要是爲他上daycare做準備。在那之前,他喫飯都是大人喂的,只有那些?ngerfood是他自己抓了喫。他算是比較晚纔開始學習自己用勺喫飯的,但他學得很快,能自己用勺子喫掉+漏掉碗裏大部分飯菜,就是最後那點“碗兜子”(K市話,“兜”讀第二聲,意爲碗底的飯菜,剩下的飯菜)他弄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