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後續事件 (第1/8頁)
酒小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紀徵是紀衡的弟弟,今年十六歲,已被封了寧王,今年過了年便立府,搬出了皇宮。先帝爺只有這兩個兒子,紀徵是少子,又是寵妃所生,因此先帝難免多疼愛他一些,要不然也就不會出現當年的廢儲危機了。
可是“愛之適以害之”,先帝對這個小兒子的寵愛漸漸就成了兄弟二人之間的隔閡。倆人完全做到兄友弟恭那是辦不到了,紀衡登基之後沒有爲難這個弟弟,已經是非常的胸襟開闊了。畢竟,這是一個曾經差一點搶走他皇位的人。
其實紀徵覺得自己挺無辜。當年儲君風波鬧得正凶的時候,他纔多大?整天想的是“書讀不好父皇會不會責罵”“今兒得了什麼好玩兒的東西要偷偷玩兒不要被發現”這類獨屬於童年的困擾,對於搶皇位一事根本沒有具體的概念,也就談不上興趣與慾望。但是他那個貴妃孃親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且又有點被害妄想症,總覺得自己兒子如果不當皇帝那麼太子以後登基必不會給他們孃兒倆活路,於是積極地投身於爭儲的鬥爭中。
就這樣,昏君、寵妃、奸宦共同形成了一個廢儲小團伙,其中昏君左右搖擺,意志不夠堅定。
當然了,這小團伙最後沒有成功。正統就是正統,不是那麼好撼動的。有的時候關於立儲的問題,朝臣比皇帝還有決定權,在滿朝文武的護航之下,太子之位雖經歷了幾次危機,但最終還是保住了。
基於自己過去的不良行徑,在紀衡登基之後,貴妃娘娘天天擔驚受怕,怕自己和兒子受到政治迫害。加上心有不甘氣難平,她漸漸地形成了心病,一年光景就下去陪先帝了。
紀徵十歲出頭,皇家的小孩兒都早熟,這時候也終於通曉了一些厲害。他知道自己越是不上進越是安全,於是傻喫憨玩起來,太后和紀衡也就對他放了心,不再難爲他。
紀徵覺得他們真是想太多了,一個沒有什麼背景的庶子,腦子裏要灌進多少水,纔敢大膽地去造反搶皇位?
他好好地當他的皇親國戚,不缺喫不缺喝,想玩兒什麼玩兒什麼,比皇帝逍遙多了。
於是,享樂主義就成爲紀徵基本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