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日漸強勢的公孫瓚 (第2/4頁)
旗鼓相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政見不合只是其中之一,或許剛開始公孫瓚只是想保幽州百姓一個平安,但是隨着他這些年多次擊退遊牧民族,威震邊疆後,一切都變了。
沒有幾個人在大富大貴或者大權在握時,還能記得初心,就和董卓一樣。董卓年輕之時,多次在涼州和幷州抵禦外敵,那時的董卓還是邊關的擎天之柱。
但是一切從他進京之後,得到朝廷的軍政大權開始就變了。公孫瓚同樣如此,在他崛起之後,心態同樣發生了變化。
他知道現在天下大亂,想要在亂世之中求得生存,就要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公孫瓚所在的右北平郡,南臨大海,北邊是關外的荒涼之地,他想要發展,擴充地盤只能向西或是東部。
東部土地貧瘠,且有蹋頓率領的烏桓部隊雄居遼西郡,公孫瓚想要擴大勢力,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向西部發展,無論是幽州還是冀州,人口、土地、資源都遠比遼西郡更多。
這也是公孫瓚這些年爲什麼與叔父結怨的原因。公孫瓚名義上是叔父的下屬,如果他搶奪幽州之地,名不正言不順,必被天下不容。
不過,一旦叔父和他矛盾漸生,叔父忍受不下去,帶兵攻打他時,公孫瓚就能以自保爲藉口,反擊叔父,並佔領幽州中西部的地域。
叔父的謀士魏攸早已經看出公孫瓚的謀劃,所以多次勸諫叔父,公孫瓚勇猛好戰,雖然驕縱狂妄,還請多多忍讓。”劉辯滔滔不絕的分析道。
“史侯真知卓見,文若佩服。”荀彧拱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