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徵蜀
樑子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哈哈,王將軍不必如此。 本帥也是臨時起意。 想要看看你們的應變能力罷了。” 樑子淵大笑一聲,擺了擺手說道。 王全斌聽了樑子淵的這一解釋。 臉上喜悅湧起,也就不再是剛纔的臭臉。 他連忙抱拳行禮道:“多謝大帥不怪之恩,末將一定銘記在心!” “是我王全斌不識好歹,不識大帥的高明計策,險些誤了大事。” 王全斌也光棍,直接認錯。 一點都沒有因爲自己的年齡,能當樑子淵爺爺而不好意思。 現在只要不是眼瞎,都能看出。 樑子淵是皇帝趙匡胤的左膀右臂。 得罪了他,就等於得罪了皇帝。 那後果可不是他能夠承受得起的。 而作爲皇帝的寵臣,他又知進退,會放權。 這樣的人,只要他願意肯定是政壇上的常青樹。 王全斌能如此低聲下氣,也是爲了家族以後着想。 畢竟他也年紀大了,沒有幾個年頭好活了。 如今能夠與樑子淵牽上線,那可不是求之不得? 至於一時的面子,值錢嗎? 這些都是他從死人堆之中,摸滾打爬才悟出的道理。 “好,既然如此。 老將軍我們今夜便整軍。 明日一早啓程,直奔成都腳下 。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蜀地。 想來我們都會名留青史了。“ 樑子淵一臉興奮說道。 “諾,謹遵大帥吩咐。” 王全斌一個應諾,便退出府衙去軍營之中安排。 【老傢伙,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啊! 真以爲我梁玖聽不出你的言外之意了? 不就是想跟我綁在一塊,好給你自己人謀福利嗎? 可惜你算錯嘍 現在但凡瞭解我梁玖的人,都知道我這人不貪權。 跟着我,最終只怕你那敲得叮噹響的算盤最終會散架。】 樑子淵看着王全斌歡快遠去的背影,心中暗自琢磨道。 這一天,夔州城外旗幟飄揚,迎風招展。 五萬大軍整齊列隊,密密麻麻的人羣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 除了二月春風徐徐吹來,輕輕拂過旗幟,發出颯颯聲響。 "出發…" 隨着樑子淵一聲令下,他身旁高舉着大纛的齊秦,揮舞旗幟,示意全軍出擊。 樑子淵雙腿一夾坐下的馬匹,神駒白馬提蹄緩慢前進。 緊接着,戰車上的戰鼓急促地敲響起來,發出陣陣激昂的鼓聲。 所有士兵按照前後順序,邁着堅定的步伐,開始啓步前進。 大軍一路行軍,每日行程可達百里之遙。 所到之處,蜀地將士紛紛望風而降,主動歸附。 短短三日時間,他們就抵達了渝州(今重慶)。 又經過一日激戰,成功攻下廬州。 然後在蜀地成都之中的大臣將軍還沒有反應過來。 王全斌就帶兵將成都給圍了起來。 “衆位愛卿,如今如何是好? 大宋的軍隊如今已經將成都團團圍住。 我們此刻是進退不得。” 蜀地之主孟昶向諸位大臣問道。 此刻他惶惶不可終日,彷彿天地劫難將要臨身。 孟昶坐在朝堂之上,臉色蒼白,眼神充滿了恐懼與無助。 他看着下方的大臣們。 希望能從他們那裏得到一些,解決困境的建議。 然而,大臣們一個個低着頭,沉默不語。 整個朝堂瀰漫着一種壓抑的氣氛。 “陛下,如今恐怕只有求和一道了。” 韓保正終於打破了沉默,小心翼翼地說道。 他是孟昶的寵臣,曾經擔任過山南節度使這一重要職務。 但面對眼前的危機,他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他的聲音帶着一絲顫抖,透露出內心的恐懼。 “是啊,陛下,如今宋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我們難以與之抗衡啊! 不如派使者前去求和,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孟昶皺起眉頭,心中猶豫不決。 他深知宋軍的強大,如果硬拼,恐怕會給蜀國帶來更大的災難。 但就這樣輕易求和,又覺得心有不甘。 就在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哼,我蜀國有戰將千人,兵甲十四萬。 豈能讓大宋兵甲專美於前? 不打一場就和談? 這樣敵人想要大王的命,是不是也給?” 說話的是樞密使,名叫王昭遠。 他身材魁梧,面容剛毅,眼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 孟昶聞言,微微一愣,隨即目光落在了王昭遠身上。 他意識到,自己這位樞密使,有着不同於其他大臣的勇氣和決心。 也許,他可以成爲自己的得力助手。 “王將軍,你可有什麼破敵之策?” 孟昶問道。 王昭遠上前一步,抱拳行禮後說道:“陛下,宋軍雖然勢大,但長途跋涉,必然疲憊不堪。 我們可趁此機會主動出擊,打亂他們的部署。,! 或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地形優勢,設下埋伏,給宋軍以致命一擊。” 孟昶聽了,不禁心動。他看向其他大臣,問道:“各位愛卿,你們意下如何?” 大部分大臣都面露猶豫之色,他們對李繼勳的提議並不看好。 畢竟,宋軍的實力擺在那裏,貿然出擊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然而,韓保正卻站出來反對道:“陛下,李將軍所言雖有道理。 但宋軍實力強大,我們主動出擊未必能佔便宜。 萬一失敗,後果不堪設想。還是求和更爲穩妥。” 王昭遠瞪了韓保正一眼,怒聲說道:“韓大人,難道你想坐以待斃嗎? 求和只會讓宋軍更加輕視我們,到時候,我們將失去所有的主動權。”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孟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知該如何抉擇。 他感到無比的焦慮和困惑,不知道未來的命運將會如何。 王昭遠這人乃是孟昶時期的樞密使。 此人自比諸葛亮,但實際上卻好大喜功、盲目輕敵。 整個蜀國朝堂陷入了議論紛爭之中。 洪漢山站在蜀國朝廷羣臣的最後面,嘴角流露出絲絲冷笑。 對於這個朝堂之上的大臣,他很不屑。 這些只會誇誇其談的人,在他心中不及樑子淵萬一。 然而,最終,還是王昭遠這位樞密使更勝一籌。:人在大宋當國師,被逼破碎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