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扒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景行沒有糾結多久,古代少年天才不知凡幾。
基本上每一個朝代都會出現幾個驚才絕豔的絕世天才。
就連本朝都有一個十二歲就考上舉人的神童。
李景行現在十二考個秀才,寫了一篇牛哄哄的《論貴粟疏》也不算特別出格。
當年晁錯在《論貴粟疏》中提出了重農必貴粟理論。
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晁錯提出來幾項具體措施。一是下令商賈可以用多餘的財富來買爵,這大大緩和了商賈與封建地主的矛盾, 同時, 國家也限制了社會財富過多集中到商賈手中。
二是減免租稅,這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三是調整糧價,由國家制定兌換粟價,限制了商賈對自耕民盤剝,保護了封建經濟。
李景行在腦海裏潤色了一遍就開始下筆,根據這個時代的背景開始開始斟酌用句。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
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