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同的是,原子彈是爆炸,一瞬間,把絕大多數的鈾都給消耗掉。剩下少量的殘渣,就是被風吹幾天,雨打幾天,稀釋的差不多,不會造成傷害。
最爲離譜的是,與核電站出事故不同,譬如切爾諾貝利、福島核電站,它們不是核爆炸,是地震、高溫、高壓引起的爆炸,是常規爆炸,把核電站的保護裝置破壞了。核材料沒發生核爆炸,沒消耗,還剩很多。切爾諾貝利由於先前的爆炸,裏面的鈾又崩的亂飛:核泄漏。相當要命。
不爆炸,靠這些核材料自己慢慢的把能量釋放,減弱,得幾億年。不過考慮自然因素,風雨,也得幾十萬年以後才能適合人類居住。但樂觀的講,100年-200年,人類能力提高,應該能把切爾諾貝利問題收尾。
核電站的污染和原子彈放射性沾染性質一樣,但濃度不是一個級別。原子彈爆炸之後剩的放射性物質相當少,而核電站事故崩出去的,相當要命。
在此基礎上,B登政府有了一個瘋狂的清潔計劃。
既然擁核國家這麼多,讓核武器放在庫裏,不如拿出來應對喪屍。
五常完全可以互相發射核彈,肅清各國大型城市裏的喪屍,爲人類的生存減小壓力,留下希望。
這是非人道的,但清理喪屍是最高效的。
既然不能自己打自己,互相發射核彈,在原則上也能說得過去,就看誰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