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嫿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38章 百般紅紫鬥芳菲
可能這就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吧。
兩個老太監都能看清其中的關竅, 更何況京中的勳貴世家。勳貴也不盡是愚蠢之輩,相反,他們中許多人還很精明, 只是不過這股子精明勁頭是在私利上精打細算, 公事上則是裝傻充愣,能薅多少羊毛就薅多少。因此, 孫中山先生才提出:“中國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所以中國只有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沒有國族主義。”
存着這樣的想法,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其實不願意改變現狀,更何況這改變還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權益。諸如佩徵南將軍印、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沐昆和佩平羌將軍印、鎮守甘肅的西寧侯宋誠, 兩人都是世襲勳貴,又遠在邊陲, 天高皇帝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們覺得如今的日子已經夠好了,這羣文官真是喫飽了沒事撐得,爲何要多生事端。
不過,也有例外,譬如成國公朱輔和鎮遠侯顧仕隆。成國公府一直都很有政治頭腦, 雖然也有板上釘釘的爵位,但他們不願坐喫山空, 而是不斷積累政治資本,男子們兢兢業業地履職,女子也多與文官聯姻, 嫁得最好的自然是李東陽之妻——朱夫人。
當他們看到了劉大夏的奏疏時, 他們不僅看到了危機, 也看到了機會。皇上自幼就表現出來重武的傾向,如果真能設立武舉和武學,他是決計不會將這些權力全部讓給文臣。如果勳貴們團結一心,奮力一搏,說不定就能分一杯羹,據此再苦心經營數年,或許還能重回土木堡之變前與文官分庭抗禮的盛況。
至於鎮遠侯顧仕隆,他卻是勳臣中的一股清流,的的確確是個好人。他並非鎮遠侯一脈的嫡系,上上代鎮遠侯顧淳去世之後,膝下無嗣,於是從旁支中過繼顧仕隆的父親顧溥襲爵。顧溥十三歲就做了侯爺,卻並未因此驕橫,反而謙虛敦樸,在國子監勤習詩書、兵法。他長成之後,就被孝宗皇帝任命爲總兵官鎮守湖廣。他在當地愛護軍民,深得百姓愛戴,還借天象有異,對諸王府的亂佔民田的現象進行了整頓。
在這樣不畏權勢,廉潔愛民的父親教養下,顧仕隆也是文武雙全,寬和謙遜,對那些尸位素餐的世襲將官多有不滿,認爲多吸納一些人才進來有利於重振軍威。只是他年紀尚小,又是今年剛剛襲爵,故而在勳貴集團中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除了以上兩派外,還有兩個奇葩。前些日子裏定國公府可謂名震京都。雖然朱厚照爲了平衡勢力,強壓三法司放了徐延昌,可並不代表他對這些紈絝子弟仍有優容。戴珊既然識趣讓步,朱厚照也不好把人家逼上絕路,也需拿出一個態度來。勳貴除了軍務之外,還在重要典禮上負責禮儀職能,禮儀典制雖然繁瑣,卻是無上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