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嫿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朱厚照直接剝奪了在他大婚中定國公應承擔的禮儀職能。這可謂照臉打了一記耳光。徐光祚爲此羞慚不已,破天荒地開始約束族人,整個定國公從上到下都開始夾着尾巴做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定國公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謹慎,不願再輕易站隊。
而魏國公徐俌之所以也靜觀其變,則是因爲他十分迷信。孝宗皇帝曾經派他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兼任南京守備。南京是大明的留都,他作爲此地的軍事長官,地位尊崇,非同凡響。然而此人幹了幾年居然強烈要求辭官,原因是遇到了不祥之兆……
到最後,孝宗皇帝便只讓他負責南京左軍都督府的事務。此時,遇到這樣的大事,他怎麼能不算一卦,然而府中的“高人”們說法不一,有的說吉,有的說兇,他也爲此左右爲難,故而先按兵不動,等到天機明朗時,才做決策。
勳貴們是意見不一,文官中也不是鐵板一塊。不少上層大臣對劉大夏頗有微詞,認爲他首鼠兩端,先前明明說常設督撫,如今只因小皇帝的不悅便改弦易張,如此作爲,哪裏有半點文人的風骨,莫不是被戴家的遭遇嚇破了膽。
有這樣的說法,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文官節制武將似乎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常設督撫是乘勝追擊,而設立武舉武學反而是倒退了一步,給了武將集團乘虛而入的機會。萬一皇上拉偏架,他們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諸如李東陽、謝遷等人反而樂見其成,他們都是心胸寬大,注重實務之人,明白大明如今這個軍務,如果再不整頓,若再有一個外族大舉入侵,就真的只能大家一起玩完兒。在共同利益面前,他們願意讓渡一部分權力,不爭一時之長短。
還有一些中下級的官吏們,則將這次改革作爲自己上升的終南捷徑。這時的冗員已經非常嚴重了,洪武爺制定的俸祿又那麼低,在肥缺上的官吏可以中飽私囊,坐冷板凳的小官就只能清貧度日。設武學、開武舉都是大事,必然需要大量用人,如果他們積極響應,說不定就能受到擢升。
這樣看來,文官中大部分人還是希望全盤把持武舉、武學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