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西域的神話時代結束,巨人消失後,那些存在於神話中的其他似人似神的生靈們也消失了,歷史進入了可以推測和考察的年代。在西域這塊土地上,有了正常意義上的人,他們放牧、農耕,或者以販賣本地土特產爲生。而西域的土特產,最先往外販賣的,恐怕就是和田玉了。販賣和田玉這條路,名叫玉石之路,是早於絲綢之路開闢的道路,玉門關的名稱就來源於玉石之路。
雖然“絲綢之路”舉世皆知,而對玉石之路則知之甚少,但毫無疑問,玉石之路是存在的,而且路上還有過西王母的影子。這世上不僅有西王母和周穆王相會的傳說,還有說她向黃帝敬獻白環(一種玉石製作的名叫之休符的符篆),舜帝時候又去敬獻過一次。黃帝是公元前27世紀的人物,周穆王是公元前10世紀左右的人物,西王母一生見到了他倆,說明她至少活了1700歲。所以傳說就是傳說,但通過獻白環的事情可以瞭解到,在黃帝時期,新疆玉石就曾流向中原。
黃帝的妻子名叫嫘祖,正是她發明了蠶桑養殖技術和紡織技術,從此有了絲綢。那時候剛有了絲綢,恐怕還沒有形成販賣的規模,更不用說開通草原絲綢之路了,所以玉石之路顯然比絲綢之路更早。
不過西王母獻玉的故事的確是後人附會的,它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不但遲於《山海經》,也遲於周穆王和西王母見面故事的產生時代。這個故事無形中拉長了西王母的壽命,實在太荒唐,最多在一個時間段朝貢過嘛。不過,西域和田玉卻因爲不知道的原因,的確被中原人知道了,那之後,古代帝王就愛上它了,一開始是御用,後來流傳到了王公將相府邸,一直到後來普及到其他有錢人手中。
帝王喜歡和田玉的故事,在戰國時期成書的《管子》中就有詳細記載。既然和田玉能傳入中原,就必然有一條固定,但西域到中原一路艱難險阻,每運送一批玉石就相當於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玉石的原產地位於崑崙山北麓的于闐和葉城附近,而《管子》把西域傳來的玉叫作“禺氏之玉”,也就是說禺氏人的玉。古代月和禺是同音的,所以禺氏人也能翻譯成“月氏人”。這些月氏人當時居住在河西走廊一帶,那時候中原的人們不知道和田玉原產地是喀什玉龍河,因爲看到是月氏人賣的,就以爲是他們那裏生產的了,所以叫禺氏玉了。後來秦朝李斯的《諫逐客書》裏,稱其爲“崑山之玉”,說明秦朝的時候人們已經知道和田玉的原產地是崑崙山了。
玉石之路是西域早期和中原地區交往的見證,這條路延續了多少年不知道,新西域通過這條路販賣了多少玉不知道,但對這條路的存在與否不能裝作不知道,千百年來人們念念不忘的玉門關就是證明。把這條路看作新疆與中原千絲萬縷的聯繫之一也好,看作最早的商業文明也好,都不能抹殺一個結論:它對西域與中原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過這條路,中原地區和西域開始了最早的融合。
後世所說的絲綢之路,通常指的是歷代官方特意保護的從西安通往蔥嶺,最終一路到達羅馬的這一條溝通東西方的道路,也就是李希霍芬命名的這條綠洲絲綢之路。此外,還有海上絲綢之路,主要通過海航進行交易的,最遠到達印度和波斯灣地區。另外,比這些絲綢之路都還早一些的,是草原絲綢之路。
中國古代有很多傳說,其中記述了在中國上古時期有一個傑出的部落叫有熊氏,他們那時還屬於母系氏族社會,部落女首領叫華胥氏。她有一次踩到了雷神的腳印,有了感應而懷孕,並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即伏羲和女媧,後來伏羲和女媧成婚了。無論是在西方的神話時代還是東方古代的傳說中,兄妹成婚的故事都有很多,好像上古時代本來就有這麼一種習俗,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如此。
一直到了中世紀,中國已經有了極其嚴格的封建禮教的時候,那時候巴爾扎克的小說《葛朗臺》裏面還有葛朗臺的女兒和她堂兄戀愛的情節。伏羲和女媧生了少典,少典從崇拜蜜蜂的有蟜氏那裏娶了一個妻子回來,生下了兩個兒子,即《國語·晉語》中記載的:“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爲姬,炎帝爲姜。”中華民族又被稱爲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就在這裏出現了。這裏單說炎帝,炎帝姓姜,名石年。他長大後很自然成了有熊氏的一個部落的首領,他的部落名稱也和他一樣叫姜。這已經是古代原始社會,人很少而禽獸很多,所以都喫禽獸肉,到炎帝的時五六千年以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