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淵笑指李承乾:“你呀,總算是知道寵麗婉丫頭了。行,你都開口了,爺爺這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自是不會拒絕,何況麗婉也是爺爺看着長大的。在爺爺眼裏,你與麗婉,便如掌心掌背都是肉一般,沒有偏袒的說法。”
兩天後,李承乾和鄭麗婉的成人禮就開始了。唐代盛行成年禮,人們首先需要配合孩子的生辰八字選定加冠的良辰吉日,並且通過一定程序的儀式,使行成年禮之人換掉孩童時期的服飾、髮飾,變更爲成年人穿戴的模樣。此外,父母還將按照一定的規定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輩或者是授業師長爲孩子取字,並奉上美好的祝詞。
冠禮,是漢族嘉禮的一種。爲漢族男子的成年禮。成年禮起源於原始社會,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漢族的冠禮具有濃郁的中國味,在漢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禮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齡,性已經成熟,可以婚嫁,並從此作爲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成年禮(也稱成丁禮)由氏族長輩依據傳統爲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華夏族的成年禮,爲男子冠禮,女子笄禮。
經書記載,實行於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然天子諸侯爲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傳說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古代冠禮在宗廟內舉行,日期爲二月,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內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然後將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贊冠”者協助冠禮儀式。行禮時,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賓及受冠者都穿禮服。先加緇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每次加冠畢,皆由大賓對受冠者讀祝辭。
那麼,就由作者本人來依次解釋不符合的地方。首先,按照禮儀李承乾成年纔會被取‘字’,但李承乾出生後就有了姓名與字,所以,這裏面的取‘字’就順理成章的跳過了。李承乾十五及冠,與成王相似,所以並不是一定要二十歲才能及冠的,天家提前也不過是一句話。然後,就是舉行的日期,按照禮儀來說是要是要二月,因爲二月位列一年冬季末尾,意味着馬上就能以成人的身份迎接新的一年,寓意新生。
至於之後的什麼先卜筮吉日,十日內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這些在唐朝時早就沒這麼嚴格的約束和要求了。而親友,皇室成員一個都跑不掉,除非實在脫不開身,有要事纏身外,不然都必須來!因爲,李承乾是皇帝的嫡長子,當朝太子爺。
而主人就是主持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長輩,按理說是李二,但李淵開口了,二鳳和長孫都不能說啥,只能乖乖答應。至於所謂的贊冠者,毫無疑問是李二了,雖然李淵嫌棄他,但在自己孫子和孫媳的成人禮上,並沒有發作,很好的剋制自己。
至於先加緇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這些,有些不一樣。首先,李承乾是太子,他的發冠可不是所謂的布髻,而是玉冠!
不是諧音的羽冠啊,這玩意是武將的,那類有紅色的武冠正式名稱爲鶡冠!爲古代武官武將所戴,冠頂插飾鶡毛以示英勇。鶡(音何)是屬鴟鳥類,性勇好鬥,至死不卻,爲秦漢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