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皮弁其實就是帽子,唐朝的帽子實際上就是大家熟知的烏紗帽,規定只有官員才能使用,而且那時候不叫烏紗帽,叫做幞頭,北周興起的,又叫折上巾、軟裹。而李承乾的帽子,是編綴了玉石珠寶點綴的,但一般都是放着,不會帶的。
還有這個爵弁,冠名,爵,通“雀”故亦作“雀弁”。 比冕次一級,形制如冕,但沒有前低之勢,而且無旒。色如雀頭,赤而微黑。其形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前小後大,用極細的葛布或絲帛做成。這裏說的長與寬指的是爵弁頂上的板狀物的長寬。李承乾的爵弁是有冕旒的,但沒有李二和李淵那種數量多、長!這一點,希望大家不要搞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接下來說有關鄭麗婉的成人禮,按照禮制,尋常女子換個髮型,家境好加些髮飾和簪子等等。鄭麗婉不一樣,她是準太子妃,以太子妃的身份成人,那麼需要加冠鳳屏,和長孫不一樣的是鄭麗婉是四屏。
在國家的重要儀式上,不但皇帝、皇后要出席,皇太子和太子妃也要出席,太子夫妻通常坐在帝后的左下方。太子衣裝與皇帝差別除卻顏色深淺不一致外,幾乎沒啥大的區別。太子妃也同皇后一般,身着鳳冠霞帔——只是皇后的鳳冠是“六屏”,太子妃的鳳冠是“四屏”而已。
當然,這所謂的鳳冠是明朝興起的,唐朝時候沒有這說法。實際上,鄭麗婉是由長孫皇后親自爲她編織髮型,給她戴上各類髮飾和髮簪就可以了。至於賜予什麼衣物之類的,流程裏並沒有這些。
唐代皇后服飾主要是三種:褘衣、鞠衣、鈿釵襢衣。諱衣是受冊、助祭、朝會大典時用的。深青織成爲之,上畫暈赤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脯領,朱羅毅嫖和撰。鞠衣由黃羅幫成,不畫採,蔽膝,大帶,革帶,局隨衣色,是親蠶時服用的。鈿釵襢衣主要用於會見賓客,十二鋼,服用雜色不施採,加雙佩小緩,去局加履,首飾大小花十二對。
但李承乾和鄭麗婉這倆小夫妻,都有自己的心思,每一個穿啥五顏六色的說法,統統一襲黑衣搭配,顯得纖細而又神祕。李承乾額外披着披風、鄭麗婉披着黑色霞帔。
披風想必不用解釋,大家都理解有個概念。霞帔的話,最早由南北朝時期的帔子演變而來,發展到隋唐時期喚做霞帔,造型類似於現代常見的披肩。但相比現在的披肩,霞帔要寬大的多,兩邊披在肩上,前方長到腳底,後方類似披肩和前方一樣直達腳底。
李淵親自爲李承乾帶上玉冠,插上髮簪固定髮髻。長孫皇后親自爲鄭麗婉編織髮型,隨後爲她將髮簪和步搖、珞瓔等等掛飾佩戴起來。李淵從一旁老李手中的托盤上,將太子印璽、皮弁、爵弁一併交給李承乾。長孫皇后則是從一旁的左鳳儀手中托盤內的步搖、髮簪、髮飾、掛飾珞瓔等等,給鄭麗婉戴好,最後把太子妃印璽如同李淵一般,以紅托盤的正式形式交給鄭麗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