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活版印刷術想必不用作者贅述,大家也知道。首要說一下,李承乾降低鐵的熔點,同時打算鍛造鈑金甲和馬蹄鐵。
古代人即使利用風箱、木炭等冶煉工具,也沒有辦法讓鐵的溫度達到2000度左右,因爲冶煉的技術還是有限的,特別是增加氧氣含量。中國的冶鐵術略晚於西方,而西方用燃燒木炭的方法才能使鐵的溫度達到1200度,這幾乎是當時能夠達到的最高工藝溫度。
但是冶煉生鐵的技術要求鐵是處於液態的,可當時所能達到的1200度工藝溫度卻不能使純鐵變爲液態,因爲鐵的熔點是1535度。但是古代人們利用聰明才智,在鐵中溶入硫、磷、硅、錳等溶料特別是加入碳以後,可以使熔點降至1150度左右,只要選取了適當的器皿和工藝,就可以得到液態生鐵。
第一介質淬火。把燒到溫度的工件往水或油裏一滋,就可以。
第二是雙液淬火。用不同的液體淬火,綦毋懷文在造宿鐵刀時,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就是鹽淬、油淬的雙液淬火。這種淬火產品,硬度合格還是其耐磨和彈性也很好。
第三就是敷土燒刃了。技術本質上還是單一介質淬火,工件外不需要淬火的部位加了含碳泥土進行包裹,需要淬火的部位一般有一層薄的膏劑,通常含有大量的碳氮成分,等膏劑幹後,進行淬火。這種做法在唐時還有,之後失傳。日本則一直保持了下來。
因此,古代在技術有限的條件下,運用智慧巧妙的彎道超車,做到了熔鐵爲液的壯舉。隨後,就是水錐,運用渭水流水量帶來的勢能,形成鍛造捶打動能,詳細的作者也不多說,網上就有,清朝時期出現了水利鍛造,漢朝就出現了許多水利設施。利用泥沙製作的制式化流水線,將鐵水融入做好的泥質模板內,就可以迅速大批量的製作鈑金甲,以及馬蹄鐵,當然,後續少不了一定的打磨。
鈑金甲就是大家平日裏俗稱的板甲,但不是說就是全身板甲!那玩意只有騎士老爺才穿得起,通過熔爐和水錐以及泥範的綜合運用,大批量生產胸甲、臂甲、腿甲等等,把身體各部位拆分開來,製作不同部位的板甲,並不算難。
至於所謂的鎖子甲,那玩意實用性不咋地,而且費時費力造價高昂,性價比不成正比。還有有關紙張的情況,在唐朝造紙行業可謂是盛況一時。隋唐五代時期,我國古代封建文化高度發展,造紙技術亦相應提高。對造紙原料處理增強漚泡措施,然後用鹼水蒸煮,能比較好地清除膠質。臼搗原料也更加精細,加大了纖維的分散度,經攪拌後,纖維交結緊密而且均勻,故紙的質量又比以前提高。
早在唐代,成都產麻紙已冠絕天下。浣花溪邊,集中了近百家造紙作坊。唐代,蜀紙乃是皇家貢品,尤其是成都麻紙,被指定爲朝廷公務專用紙。唐末王公貴胄寫詩作畫,都花費重金從成都購買蜀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