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承明十年的二月三日,市產監糜顧景、明非默二人來到立政殿稟告急務。二人佇立在一旁,鄭麗婉翻閱着二人呈遞的奏摺。奏摺的內容很簡單,石炭(就是之前俗稱的黑石)價格飆升!石炭價格從過去的十錢一石(十鬥、一百二十斤),在去年開始陸續飆升,已然來到了二十錢至二十八錢之間! 要知道,如今大唐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石炭了,冶煉、民間、軍方、乃至是蒸汽列車都離不開石炭了。而緣由奏摺裏也直接說明了,由於木材產量限制,畢竟民間用木地方太多,很多地方都有限制政令,保證民間木材供應。 畢竟大唐境內,伐木的人就那些,而且資源伴隨着近幾年的大唐飛速發展,就近木材資源連年銳減,伐木成本越發高昂。 鄭麗婉沉默片刻,轉而把奏摺放在一旁:“民間取暖,以木炭爲主吧。至於木材,直接從國外貿易獲取,這點貿易順差,大唐還是能夠承受的。順勢,還能再爲民間增加一些就業崗位。” 糜顧景:“娘娘,若是一昧從國外引入木材,這筆開銷只會越變越大了。木材本就是我國民間經濟的基礎原料之一,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我國的經濟安全隱患越發顯眼。” 鄭麗婉:“嗯那些偏僻的縣鄉,用起來吧。適當提高一些木材的價格,同時責令地方促進燒炭行業的發展。石炭、木材這兩項,走貿易的路子,能緩解一下就緩解一下。” “是,臣等遵旨!” 糜顧景和明非默離開後,鄭麗婉讓人傳中書省的薛元超、房遺愛、馬周、於立政幾人前來。 “臣等拜見聖後!” “嗯,都免禮吧。本宮叫你們來,無非是今日市產監送的這份奏摺。你們看看,各抒己見。” 幾人接過奏摺,湊在一起看了看,半晌將奏摺歸還。 房遺愛:“回稟娘娘,微臣以爲長此以往下去木材會成爲我國市場經濟的一道軟肋,何況木材還是我國所有產業的基礎資源之一,斷不可過度依賴他人,哪怕是未來的問題,也應該防患於未然。” 於立政:“眼下看來,沒有比從他國身上獲取更簡單的了。石炭礦、木材等資源,他國消耗必然比不上我國這般商業、工業繁盛的國家大。” 薛元超:“微臣附議,據目前來看,石炭可謂是不可再生的必要資源。現今,我國地方軍區的過冬物資裏面,也有大量石炭、木炭作爲必要軍備物資。乃至,軍方的十支鐵甲艦隊,一旦全部服役,那石炭和木炭的消耗量只會更高。比起木材,石炭和木炭更加耐燒,保護了木材資源的同時,還能減少大量的成本。” 大唐如今也出現了現代戰略物資的緊缺問題了,越來越有現代石油爭奪戰的味道了。 鄭麗婉身旁的徐慧提醒道:“不僅如此,還有我國的火藥也對木炭需求不小,而這直接涉及到了我國的晉陽炮彈藥生產的關鍵。” 鄭麗婉:“我國如今的糧食產量如何?” 薛元超:“回稟娘娘,近幾年雖然根據生育獎懲制度,有效壓制了人口新增。但,糧食產量如今看來我國也不過是處於一個平衡的階段。倘若西域那裏的農業發展更進一步,興許能夠有所改善。” 鄭麗婉問這個問題,薛元超等人也瞬間心領神會。用糧食從別國換,以國家貿易的方式來。可眼下,大唐的糧食產量雖然龐大,但消耗也十分驚人!很簡單,人口龐大、軍方需求也不小,還有塞外的硬性需求。 現在這個話題的解決方案,已經徹底明朗了。薛元超等人主張的,搶!沒錯,一如過去的東宮尿性,本質上不會改變的。沒轍,大家都是東宮出身,何況搶這個法子已經經過李承乾的實踐得到了最好的證明!能搶爲啥要費心費力的找麻煩事情? 我們大唐四十萬多萬精銳常備軍!你當他們是喫乾飯的嗎?軍方一年七百五十萬的軍費,你以爲是沒意義的嗎? 而鄭麗婉有些不願意動用軍方去爭奪資源的打算,說白了就是防止資源的劇烈消耗。要知道,大唐如今打仗,可不是單純的打人和糧食了,而是打戰略物資和軍事儲備了!一旦調度作戰軍團,那可就不是一句‘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以形容的了。破陣軍必然出征協助,晉陽炮需要調動馱馬協助運輸,還有彈藥的支援;主力部隊也不再是給口吃的就行,軍備、奴隸、戰馬、鹽鐵、各類後勤都要投入,其中麪粉、土豆、油、肉、精草料、豆類都在其中,一支六千人完整編制的軍級部隊,以上所有物資的維持,一個月就最少都要近萬貫,更別提完整建制的多個軍團組建了,三萬大軍一個月的維持耗費直接成倍增長,少了九萬貫就是扯犢子的。一旦打起仗來,更是吞金獸的存在,一個月怎麼也要十五萬貫。 調動軍方是最高效的資源獲取手段,但在此期間,國內的生產力也會受到影響,規模小還好,短時間內沒啥問題。可一旦出現意外,形成持久戰,跟西藏高原那樣打個半年,那可就真的不好預測了。,! 鄭麗婉在乎的不是錢,而是國內現有的緊缺資源,這纔是重中之重。發展到大唐現在的地步,國家層次在意的不是貨幣數量,而是貨幣數量對應的市場規模,市場規模裏的資源儲備。 鄭麗婉思慮再三,回覆道:“這樣吧,先從國內的木炭扶持,各國貿易下手吧。西域、塞外,也把石炭礦產開掘出來。如果最後還不夠本宮再考慮武力奪取。” “臣等遵旨!——————” 衆人離去後沒多久,大安宮的侍從急忙趕來。 “啓稟娘娘,太上皇油盡燈枯,令我等前來傳召您。” 鄭麗婉神色依舊,起身闊步走向殿外:“走吧。” 來到大安宮的紫宸殿外,早已人爲滿患,二鳳的兄弟們、在京的兒子們,都已經在這裏了。鄭麗婉的到來,衆人紛紛彎腰行禮來到殿內,李泰、李治這倆親兒子,還有李德志和沙赫爾,外加楊妃等一衆妃嬪。 “父皇,兒臣來了。” 二鳳躺在牀上,此時此刻一如昔日的李淵枯萎之色。 “麗婉朕也要去尋你母后,還有父皇、高明他們了” 二鳳看着鄭麗婉,說道:“爲父只有最後一個問題” 鄭麗婉沉默片刻,說道:“父皇想問什麼?” “承明後是誰?” 二鳳一雙滄桑的雙眼,直直的注視着鄭麗婉的雙眼。但,鄭麗婉雙眼沒有任何變化。鄭麗婉卻突然避開了二鳳的注視,而這沉默的舉措,卻也讓二鳳瞬間臉色出現了釋懷 “哈哈哈哈哈哈哈他終究也和爲父一樣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好一個李承乾啊!不負當代,餘後不聞吶!私以大德,後無可言啊!哈哈哈哈哈哈” 二鳳突然癲狂的大笑起來,這一刻,二鳳已經明白了一切。因此,他釋懷了,並不憤怒,而是撥雲見霧般的明悟了。最終,二鳳的手垂落而下,閉上了眼睛。至此,貞觀時代的最後代表,也就此落幕了。 二鳳將這個未來的答案,帶入了昭陵之中。而未來這個答案揭曉之際,必然引起天下之譁然。還是那句話,二鳳從過去的迷茫和不解,慢慢的從李承乾和鄭麗婉的一切舉措上,也縮小了猜測的範圍,而如今鄭麗婉這一避開視線的舉動,已經讓二鳳徹底確定了答案。 二鳳沒有直接說出來,而且還說李承乾和他一樣,後面八個字,也是隱晦的表達了他的看法。他不生氣,因爲他理解李承乾,這個與他朝夕相處這麼久的兒子,知子莫若父。 不負當代,餘後不聞。私以大德,後無可言。這是李世民對李承乾這個兒子最精簡的評語。沒有辜負當代所有人;但也對他身後的一切都不管不顧了。明明有私心,卻也顯的無私;後人甚至都無話可說。李承乾的所作所爲,無愧當代華夏黎民,但他閉眼之後,卻也再也不顧華夏分毫。他爲了李德志這個兒子,直接撇棄了大唐的未來,這一點連後人都沒法批評,因爲華夏的文化如此,任何一個父親都會以自己的骨肉爲首要! 可以賭上了自己的一生,但也絕不會爲了華夏而犧牲自己的兒子和後人一分一毫!這就是李承乾、唐平祖、承啓盛乾大帝的覺悟與選擇。無愧承明與華夏,也無愧自己的兒子與後人。 “陛下!!——————” “父皇!!——————” 伴隨着李世民的生機消失,殿內一瞬間哭聲此起彼伏、嚎啕一片。至此,初唐也算是徹底進入了閉幕環節。開國之君高祖、興盛之君太宗、強盛之君平祖,李唐爺孫三代的離去,也象徵着承明治世即將步入落幕。 承明十年二月三日,大唐貞觀皇帝崩於紫宸殿。廟號:太宗;尊號:天可汗;帝號:貞觀帝;諡號:文皇帝。 太宗文皇帝諱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順聖皇后竇氏。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於武功之別館。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高祖之臨岐州,太宗時年四歲。有書生自言善相,謁高祖曰:“公貴人也,且有貴子。”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高祖懼其言泄,將殺之,忽失所在,因採“濟世安民”之義以爲名焉。太宗幼聰睿,玄鑑深遠,臨機果斷,不拘小節,時人莫能測也。 在位期間使隋制更趨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爲十個監區(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 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爲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羣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又如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剋制、保有納言的風範。 貞觀時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會夜不閉戶,道不拾遺。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貞觀六年(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歲末,李世民准許他們回家辦理後事,貞觀七年(633年)秋天再回來就死(古時秋天行刑)。貞觀七年秋天,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 太宗開朝初,冊立平祖爲儲。平祖爲儲多智,不設東宮之務,議國以私奏聖。太宗多以平祖奏悅,復以羣臣以議落實。日漸久遠,貞觀以父準之,子以奏之。當下,數衆臣公而怨,然爲平祖少年之功而懾服。 貞觀九年,平祖北定突厥,瓦其族羣,還以北安十餘年,至此遊牧無有犯邊者。太宗遷平祖任中書以令中書,授太子妃從一遷特等以行章正。然平祖受以中書而無親至,實以掛名,舊以中書之例。 貞觀父子以主輔而興大後,奠以承明之盛況,成以大唐以尊天下。千古未有父子之君臣。:承明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