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4/12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知道,在秦國官田制的土地形勢下,除了獲得爵位分封之人,百姓們只擁有土地的試用期,此番擴路佔用的民田,本就歸屬朝廷所有,縱便朝廷不賠償農作物,也是佔了情理的。
再者,千百年來他們的祖祖輩輩,只聽過權貴王族強佔民居的;
哪有人聽過:佔完民居後,朝廷不但搭建棚子安置他們、賠償官田中的稼穡農桑損失,竟還會爲他們重建房屋的?
一時之間,咸陽被拆遷的百姓與未被拆遷的百姓,皆面帶喜色交相稱讚着:我大秦陛下,真乃萬世未有之聖君也!
八月,隱居於齊地偏僻海島的齊國大儒浮丘伯,聽聞此事唏噓不已,次日便親率三百弟子跋山涉水,前往當年姜尚公所築之琅琊臺,於此間巨石上,刻下令後世千年津津樂道的《刻琅琊碑》——
“始皇帝徳才高叡,雄才大略,以強兵一統四海,以仁義聞頌天下,創民屋民田補償制以作則千年,實乃千古至聖至明之君也!”
同年,荀子親傳門人浮丘伯,帶三百儒生入秦。
值得一提的是,在嬴政與浮丘伯諸人對談一番後,很快便驚喜地發現:
這一派繼承了荀子批判性思想的儒者,遵循的,並非淳于越等人提倡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儒法;
他們遵循的,乃是荀子提出的“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之儒法,竟在無形中,契合了大秦如今施行的儒皮法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