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潘家寧沒去和舅舅打招呼,避開喫老酒的爺叔們離開濰坊四村。她擠在二號線熙熙攘攘的乘客中,思緒飛到遙遠的過去,忽然想起冰箱裏的食物只夠趙殿元喫一頓午飯的,趕緊拿出手機看監控。家裏電視機開着,趙殿元繫着圍裙在廚房和客廳之間來來回回,忙忙碌碌,時不時拎着鍋鏟子盯着電視上的歷史節目看一會兒。
小時候,爺爺也是這樣的,上海男人在青海絕對是另類的存在,做飯洗衣服樣樣會,爺爺就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炒菜……
一個念頭鬼使神差般冒了出來,這個男人也許是自已血緣關係上的曾祖父!潘家寧被自已放出來的魔鬼嚇了一跳,但這絕非不可能,因爲自已的曾祖母就姓楊,據說也是革命幹部出身,可惜很早就去世了,就連父親都沒見過曾祖母的面,自已就更別提了,僅有的模糊印象來源於家中的舊相冊。
潘家寧趕緊微信聯絡老爸,讓他拿出舊相冊,把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合影拍了發給自已。
很快老爸就發來一張老照片,這是曾祖父母僅有的一張合影,照片是黑白的,曾祖父身穿中山裝,清雋的面龐,戴着圓框眼鏡,髮型整齊,面目和趙殿元真有七八分相似,曾祖母穿列寧裝,五四頭,他們的孩子已經是小小少年,白襯衫藍褲子配紅領巾,經典的少先隊員打扮。照片拍攝於五十年代初,距今已經七十年,相片的花紋邊緣和王開照相館的LOGO都帶着濃郁的年代感,潘家寧有些迫不及待了,她很想知道趙殿元看到這張照片的反應。
……
趙殿元一天都沒出門,光是家裏的奇怪電器就夠他研究的,自動啓動的掃地機滿地亂走,還會說話,說什麼“人家要回家喫飯飯了”。大電視有無數的頻道可以看,任何節目,哪怕是廣告都精彩無限,彰顯着這個年代的生活狀態、民衆的思想情緒。趙殿元看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節目,總體就一個感覺,富足加快樂,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人,不用爲煤球和大米發愁,不用爲生計和安全擔憂,更不用爲抗擊外虜流血犧牲,他們只需要快快樂樂地活着就好了。
中午,趙殿元用冰箱裏的食材做了頓飯,下午,有人敲門,是個戴頭盔穿綠色衣服的人送來一個大大的塑料袋,有肉有魚有青菜有水果,說是叮咚買菜的送貨員來送朱小姐訂的菜。對電話預訂趙殿元倒是並不陌生,三四十年代就有這個,有錢人家打電話到飯館訂飯,一個鐘頭就有人送過來,但那是富人的奢侈生活,現在普通人連買菜都能讓人送到家了,也過上了富人一般的生活,那麼窮人的日子是什麼樣的,窮人又在哪裏?他用自已的人生經驗思考了一番,認爲窮人就在身邊,窮人就是那些送外賣、送快遞的人。
很快就有機會讓趙殿元驗證自已的想法,一個順豐快遞員來送貨,趙殿元和他攀談了幾句,問:“像你們這樣工作一個月能掙多少銅鈿?”快遞員告訴他,正常來說八千一萬,幹得好的話,十幾萬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