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姑婆出生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都在長樂裏度過,以她的視角講述的故事別有一番意味。
上海解放後,吳家的小女兒吳美芳出世,她不但是吳家的小女兒,更是二十九號第二代中最小的女孩,大家的小公主。那時候吳伯鴻被新政府留用,在派出所做民警,屬於人民專政機關的一員,社會地位很高,而章澍齋在抗戰勝利後憑藉紮實的英文功底東山再起,在美國洋行裏做過一段時間,被歸爲買辦資本家行列,差一點成了專政對象,所以章家的社會地位是下降了的。
在小姑婆的童年記憶中,天總是藍的,大街上總是紅旗招展的,小夥伴們在弄堂東側潘家花園外牆下推鐵環、跳皮筋,唱三面紅旗解放臺灣的兒歌,鄰居叔叔阿姨都是笑眯眯、和藹可親的。直到有一天,她最親愛的爸爸忽然從雲端跌落,吳家的地位也變得又和章家一樣了,只是這回是一樣的低。好在沒人逼着他們搬家,不像孫建國家,從相對條件較好的竈披間搬到閣樓上,而原本最卑微的王貴家則取而代之,從二層閣搬到竈披間。
二房東孫叔寶屬於剝削階級,房子充公,二十九號的房主變成房管局,街道又安排了一些新住戶住進來,最多的時候住過十二家人。爲了改善居住條件,房管局對房子進行了修繕改造,修修補補一直到現在。
“以前能住石庫門就算很好的,後來流行的是工人新村,伊拉曹楊新村的房子老好了。”小姑婆說,“就在華師大往北,杏山路那邊,據說是中國最早的工人新村,只有勞動模範纔有資格住進去,我們這些成分不好的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我記得一個初中同學就住曹楊新村,整天穿她爸爸工作服改小的衣服,平時眼睛都放光。”
“後來呢?”趙殿元問。
“後來我們就都下鄉了。”小姑婆說,“我這個同學去得近,崇明,家門口,我就遠了。我們幾個同學支援邊疆,我二哥去的石河子,我去的是肖爾布拉克,鹼水泉的意思,你想想,那地方連喫水都困難,唉,誰不想留在家裏呢,可是一不能上大學,大學都不招生了;二不能參軍入伍;三不能進廠當工人。周家哥哥年齡大,他比較幸運,早就考上大學了,不過沒分配回上海,分到內地去了,再後來就失去聯繫了。那年月,大學生也沒有工人喫香,王伯伯的兒子王滬生是最早參加工作的,開電車,鐵飯碗,不要太安逸。”
“章先生家的兩個孩子呢?”趙殿元其實已經猜到結局不會太理想,但還是問了一句。
“章叔叔的大女兒還好,考上師範學校,畢業分配到小學教書,小兒子就結棍了,學習好,本來成績是可以考上覆旦大學的,就因爲家裏成分不好,沒法上大學,也下鄉了,去的是北大荒,一九七九年恢復高考,伊終於圓夢,考上覆旦,八幾年就交流去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