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方秀林就讀的這處公學的創辦人是位老進士, 在內一同教書的教授們最低也是同進士出身,水準並不比一般的縣學、州學差,所以學費也格外高, 每年束脩就要三十兩之多,包喫住,但筆墨紙硯自費, 都夠一大家子人花用了。
方秀林還有三個姐妹, 乃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兒, 上到父母,下到妻子、姐妹,全都指望他能皇榜高中,然後提攜家裏。
“他壓力好大的,”方秀林的同窗, 一個叫鄭真的學子唏噓道, “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讀書, 走在路上也在背書, 真的很努力了。可我有幾次去喊他上學,每次都聽見他家人在翻來覆去地叮囑他一定要用功,三句話離不開一定要考中,不能辜負了家人的期望雲雲……”
“是啊,”另一個同窗也道, 還做了個抓頭髮的動作, “我們是室友, 每天都看見他一把一把的掉頭髮,可慘了。”
書院每半個月放一天假,本地學生可以回家探親,外地學生可以出去玩耍休息, 也可以選擇將假期積攢起來,等到年底一併休息。
鄭真嘆了口氣,“我們的家境都差不多,方秀林家裏可能更困難些,他是把姐妹的彩禮都拿來繳了學費的。”
說到這裏,他猶豫了下,“其實論理兒,我不該說這話,可,唉,讀書其實真的要看天分的,方秀林的資質很一般,先生也說他詩文僵化毫無靈氣,就算再讀下去也希望渺茫,我們都怕他把自己逼死了。與其苦熬到五六十歲才中個不上不下的老秀才,還不如趁年輕學個手藝,也好養家餬口。”
其他人雖未開口,但都默默點頭,顯然也十分認同。
說話的鄭真等兩人已中了秀才,其餘幾人也頗有希望,這話也算誠懇了。
大家每日除了讀書,還能擠出時間做些抄寫、作畫之類的雜活兒賺取花銷,可方秀林每日喫除了喫飯睡覺就是苦讀,死的時候已經二十四歲,兒子都快三歲了,一文錢都沒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