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超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明天我回來做點菜,咱卷煎餅喫。」一聽這麪糊裏摻了小米,唐植桐的饞蟲被勾了起來。
都說齊魯人喫捲餅卷大蔥,這是對貧困年代齊魯人的刻板印象,窮的時候確實有喫,但卷的不是大蔥,而是一種小香蔥。
以「人沒蔥高」而聞名的章丘大蔥大概是90年代的產物,然而這種大蔥剛上市時並不受普通民衆歡迎。
那時生活條件已經改善,普通民衆買蔥大多是爲了炒菜,但炒菜才用多少蔥?因爲冰箱沒有普及,一棵章丘大蔥還沒等用完就已經乾巴了,所以當時的章丘大蔥大多銷往菜館丶包子鋪。
尤其是包子鋪,特別喜歡章丘大蔥,一棵蔥一斤多,比扒小蔥省時省力,章丘大蔥的蔥白還多,各種蔥的價格差不多,所以都緊着大的買。
菜農也不傻,同樣是伺候一季田,章丘大蔥的產量要比老品種高很多,所以就越來越流行,然而本地需求有限,加上那時物流還不怎麼發達,運費奇高,一擁而上的種植也曾導致滯銷。
說到這就得感謝一下國家基建和綠通,解決了絕大多數人的菜籃子問題,就不感謝三桶油了,人家辛辛苦苦幹一年,利潤大多給了油桶。
說來也奇怪,按樸素的消費觀來說,老百姓享受的高價油中應該包含油桶的價格,但三桶油從來不給司機油桶,那油桶都去哪了?
在張桂芳開口吩咐唐植桐推磨的時候,王靜文沒出口反駁,但唐植桐累了一天,她心疼,就存了推一把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