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漢文帝劉恆即位之初,面對呂后執政後遺留下來的朝廷亂象,首要任務便是重整朝綱,確保國家中樞機構的正常運作,以保障社會穩定和百姓安寧。深知軍權的重要性,劉恆在登基首夜便在宮中召見了張武和宋昌,任命張武爲郎中令,負責宮廷警衛,保障皇宮安全;宋昌則被封爲衛將軍,統率南北兩軍,有效掌控全國軍事力量。爲了避免呂氏殘餘勢力捲土重來,文帝下令誅殺了少帝及其三名兄弟,徹底切斷了呂氏血脈對皇權的潛在威脅。
緊接着,劉恆在前殿向文武百官發佈了大赦天下的詔書,彰顯新朝氣象。公元前179年,對在剷除呂氏集團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官員進行了嘉獎:周勃被封爲右丞相,陳平擔任左丞相,灌嬰則被授予太尉之職,這三位構成了新朝廷的核心領導層。同時,劉恆也將代國的部分舊臣提拔到中央政府,最高職位達卿大夫級別。針對諸侯王問題,劉恆一方面保留原有諸侯王的封地與爵位,另一方面也重新分封了一些新的諸侯王,例如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被封爲趙王,琅邪王劉澤復封爲燕王,劉遂的弟弟劉強被封爲河間王,朱虛侯劉章封爲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封爲濟北王。此外,劉恆還將自己的兒子劉武、劉參、劉揖分別封爲代王(後改爲淮陽王、梁王)、太原王、梁王。
爲了鞏固朝政,羣臣建議儘早確立太子人選,以便太子早日熟悉國事,漢文帝採納了這一建議,在登基三個月後立劉啓爲太子,並在又三個月後冊封竇美人爲皇后。
漢朝建立初期,諸侯王勢力逐漸擴張,隨着時間推移,他們擁兵自重,對中央皇權構成潛在威脅。漢文帝即位後,這種威脅日益凸顯。公元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發動叛亂,成爲漢朝首位同姓諸侯王公開反抗朝廷的例子。漢文帝果斷調遣軍隊平叛,迅速擊敗劉興居,劉興居在被俘後趁看守不備自殺身亡。
儘管平定了濟北王的叛亂,三年後,淮南王劉長又掀起一場叛亂。劉長因母親家族勢力過大而失去爭奪皇位的機會,對兄長劉恆心懷怨恨。然而,他尚未正式起兵,就被他人告發。漢文帝立即召見劉長,並剝奪其封號與領地,將其貶謫至偏遠的蜀郡。劉長在絕望中於途中去世。
面對諸侯王勢力過大的問題,漢文帝採納了賈誼的建議,實施分封制改革,將大的諸侯國分割成若干小諸侯國,由諸侯王多個兒子共同繼承,從而削弱了諸侯國的獨立性和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然而,雖然這一措施有效地抑制了諸侯王的權力,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皇帝與封王之間的矛盾,爲後世埋下了隱患。
在漢高祖、惠帝和呂后統治時期,漢朝的社會經濟取得顯着發展,民衆生活安定富饒。然而,漢文帝即位後,國家呈現出衰敗跡象,國庫日益空虛。究其根源,是由於務農人口銳減,賦役負擔集中在少數百姓身上,社會階級矛盾日益加劇。面對這一危機,賈誼提出了安定民心的關鍵在於關注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