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漢朝建國起,匈奴問題便長期困擾着中原政權,尤其是在漢武帝時代,雙方的對抗尤爲激烈。頻繁的戰事令漢朝國庫日益虧空,國家經濟陷入困境,而漢武帝亟需尋求新的財源,卻又不願加重民衆負擔,爲此煩惱不已。這時,精於經濟之道的桑弘羊主動請纓,向漢武帝獻策解困。
桑弘羊出身洛陽富賈之家,從小浸淫在商業氛圍之中,積累了許多生財智慧。他未承繼家業,而是選擇了仕途,在十三歲時就被選拔爲侍中,陪伴在漢武帝身邊。他向漢武帝指出,民間有一種利潤豐厚的商業模式,那就是鹽鐵交易。自漢初以來,煮鹽和冶鐵業務一直被地方豪商所壟斷,鹽鐵作爲民生必需品,商人藉此積累了巨大的財富。
桑弘羊提議,漢武帝應當將鹽鐵買賣轉爲國家專營,如此既可有效抑制地方豪強勢力,又能大幅度提升國家財政收入。漢武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實施鹽鐵專賣制度,並對桑弘羊委以重任,最終使其成爲御史大夫,掌管全國經濟發展大局。
漢武帝駕崩後,漢昭帝即位,武帝生前曾囑託霍光和桑弘羊共同輔佐幼主。霍光信奉儒家仁政思想,主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而桑弘羊則秉持法家理念,主張強化國家經濟控制。兩人因理念不合,早在武帝時期就有分歧。隨着桑弘羊推動的鹽鐵專賣制度持續運行,霍光多次提出廢除專賣,致使二人關係愈發緊張。
爲解決鹽鐵問題上的重大分歧,霍光決定組織一場大規模的會議,邀請衆多賢良文士與桑弘羊及其支持者一同探討。這場會議就是歷史上着名的鹽鐵會議。在此之前,霍光特意派遣一些大臣深入民間,尋找賢良之士並調研百姓的生活狀況,收集鹽鐵專賣可能存在的弊端證據。
公元前81年,全國各地選拔的賢良文士齊聚長安,鹽鐵會議正式開幕。賢良文士們普遍認爲鹽鐵專賣加重了百姓負擔,導致民生困苦。他們列舉實例:由於官府操控,部分官員趁機貪污受賄,鹽的質量下降,鐵器價格高昂但品質低劣,使普通百姓深受其害。他們主張取消包括鹽鐵在內的諸多國家專營產業,讓民間自主經營,以此達到真正利國利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