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被稱爲“新時期”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無疑將作爲共和國的“中興”史載入史冊。相信以後許多史家會來研究這一特殊歷史現象。其中原因諸多,“文革”教訓,時勢使然;人民意志,時代潮流;時勢造英雄,小平來掌舵……這所有一切,當然都是多難之後興邦的因素。但像一切領袖的成功一樣,鄧小平性格、意志因素不容忽視。這就是他堅定果斷,敢於堅持己見。
改革就是一場革命。既要能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針,還要能力排衆議,堅持這個新思想、新方針。二者缺一不可。歷史上提出方案,未能堅持,虎頭蛇尾而流產的改革實在不少。鄧小平是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其高瞻遠矚的戰略設計思路已爲人所熟知,而在戰術實施中的堅定不移,則還不大爲人注意。近讀史料,發現其例甚多。
1977年8月,鄧小平主持教育工作座談會。大家主張恢復高考,但又覺得今年來不及,希望從明年開始,而且教育部的原招生方案報告也已送出。小平說,就從今年改!打破常規,冬季招生。讓教育部追回發出的報告,他親自修改。這一步棋改寫了中國“文革”十年的教育史。人才興,國運興。
《百科全書》向來被稱爲“沒有圍牆的大學”,是提高民族素質和國家文化建設的基本工程。法國新興資產階級最早就是通過編譯百科全書(史稱百科全書派)進行思想啓蒙、普及新知識,從而導致了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以後《百科全書》隨時增改,漸成一部世界性的知識總彙。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小平指示翻譯出版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1768年英國初版,20世紀初轉讓給美國,1974年出到第15版)。消息傳出,社會上議論紛紛,我們怎麼能出版美帝國主義的書?鄧小平不爲所動,他接見美方人員說:“全世界都知道《不列顛百科全書》在學術領域內具有權威性的地位。我們中國的科學工作者把你們的百科全書翻譯過來,從中得到教益,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在鄧小平的堅持下,中美雙方組成聯合編審委員會,歷時十年,全書終於出版。
香港迴歸是一件大事。政策性強,處理起來較複雜。1983年5月香港記者故意設套,問:迴歸後我方可否不駐軍?我一高級官員含糊答道:也可不駐。港報紛紛登於頭條。鄧小平大怒。在一次招待香港記者的會上,本已散場,鄧小平說,請你們回來,給我發一條消息。說可以不在香港駐軍,這是胡說八道!英國人能駐,我們自己怎麼反而不能駐?他給外交部批示: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
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下面彙報時說:“我們一定貫徹您的指示。”他說:“我的話可能有點用,但我的作用就是不動搖。”
敢堅持、不動搖是領袖的基本素質。領袖一身而系天下,稍有猶豫就地動山搖。輕者是一件事的失敗,大者影響民族命運、歷史方向。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而特殊時刻竟是英雄一念鑄就歷史。朱可夫在回憶蘇聯艱難的衛國戰爭時說,許多時候我們實在頂不住了,但就是由於斯大林堅強的意志讓我們轉敗爲勝。堅持真理是政客與政治家的根本區別。政客是從私利出發,看着風向走。政治家是從國家民族利益出發,向着理想前進,他認準的事,就是再難、再險,殺頭犧牲也不改變。毛澤東敢於堅持的典型例子是在井岡山革命低潮時,他敢說革命高潮就如一輪噴薄欲出的紅日,這信念一直堅持到二十多年後終於建國。鄧小平堅持最久的例子是他在1962年就提出,讓農民自己選擇生產關係,“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一直堅持到十六年後,1978年中國開始全面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堅持是意志力的表現,但意志力的背後是思想的穿透力。
兩個摔跤手的堅持是誰壓倒誰,兩軍對陣的堅持是誰喫掉誰,而一個領袖對正確方針的堅持則是一個民族的崛起,一個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