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曾暗發宏願,如可能要遍訪世界上現存的王宮。因爲王是一國權力的最高象徵,王宮自然集中了這個國家最好的東西,包括自然風景、建築藝術、歷史文化,等等。所以當羅馬尼亞主人邀請我們訪問佩萊斯王宮時,我竊喜正中下懷。
車子從布加勒斯特出發,向北駛去,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剛翻過的土地袒開褐色的胸膛,天邊或路旁不時出現一片茂密的森林,我頓然感到大自然的遼闊和這異國風光的美麗。路邊靠着公路很近的地方常有農民的住房,這極普通的建築卻令我在車裏激動得無法坐穩,欠着身子,貼着車窗貪婪地向外看。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房子不是給人住的,而是給人看的。大凡給人住的房子,總是面積求大,結構簡單,用料用工求省,所以現代民居,要是平房就是一個火柴盒子,要是樓房就是一個大集裝箱。而這些房子卻絕不肯四面整齊劃一,房子的一面或凸或凹,呈折線或弧線的美。我的視線緊緊捕捉着一套撲過來又急急閃過的房子,它的門廳有意不開在正中,而是於房角挖掉一塊,像一個熟鴨蛋被切了四分之一,露出蛋黃剖面,顏色和方位都十分雅緻。路邊所有的房頂都不像中國的房子一樣,成一面坡或兩面坡,那房收頂時纔是建築師大露一手之際,屋頂伸出許多尖的、圓的、多棱形的高柱,如魔盒子裏探出的手。我想這房主人都是些大公無私、爲他人着想的人。要是隻爲實用,大可不必這樣複雜,他卻花錢花工,給來往的行人制造了一件工藝品,免費參觀,提供美的享受,使許多如我這樣的外鄉人大飽眼福。這是參觀王宮前的一個鋪墊,我的情緒先有了一個適應異域的空間轉換。
車子甩脫平原漸入山區,遠處是白雪皚皚的山峯,公路沿着一條山谷穿行,谷下有河,名佩萊斯河,此地就因河得名。河隱藏在濃密的松樹、白樺、冷杉深處,水流潺潺,只聞其聲。樹是特別的高大,一般要二人合抱,密密地插在山坡上。積雪壓着落葉上,鋪滿樹下,雪靜樹更綠,空山不見人,有一種莫名的幽邈。我忽然想起曾看過的一部電影,是描寫羅馬尼亞古代社會的。公元前,這片土地上生活着達契亞人,這是羅馬尼亞人的祖先,公元2世紀羅馬人侵入這裏,達契亞人開始了與羅馬人的長期征戰、融合。那片子的外景大約就在這溝裏拍的,也是這樹、這水和溝裏尖頂的草房。武士們用笨重的銅劍格鬥,聲震山谷,屍橫遍野。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支軍隊因敗陣歸來要執行軍紀,處死一半,於是站成一列,一、三、五,單數點名,點到的人出列,伏首到前面的木墩子上,引頸等着巨斧劈下,遵命如流,視死如歸。那曾經是一個多麼野蠻又多麼壯麗的時代。當時我坐在影院,被震懾得如癡如呆,忘乎所在。想不到今天能溯訪此地。我停車路邊,向深深的谷底、密密的林中眺望,希望那裏能走出一兩個腰圍獸皮,握劍持盾的勇士。山風吹過,樹森然不動,只抖下一些紛紛揚揚的雪。
王宮坐落在山灣子裏,公路在這裏隨山的走向回了一個圈,水好像也是在這裏發源的。東面是一面斜伸上去的大雪山,悽迷的雪霧一直漫到天外,古樹在雪線以下排着奇幻的方陣,忽出溝底,忽湧波上,森森然,如黛如墨,有時消失在遠處的雪光中又如煙如織。王宮在山坡上臨谷面南而立,這是一座石木結構的民族式宮殿,它本身就是一座巍然的小山,宮以厚重的花崗石起牆,越往上越層疊錯落,挑出許多的尖頂,用橡木鑲拼成各種圖案的門窗,襯着皚皚的白雪,掩映在常青松杉和還留着些紅葉子的楓樹林中,完全是一個童話世界。這王宮的第一位主人是1866年從德國來的卡羅爾國王。卡羅爾是中國宋徽宗、李後主式的人物,身爲國王卻酷愛藝術,這王宮是他親自參與設計督造的,裏面結結實實地收藏着各種藝術品。王宮1875年開始建造,1883年基本建成,到1914年全部完工時,卡羅爾也已去世了。
王宮共三層,160間房。門向西開,進門就是一個通高30多米的天井,中央是客廳,牆上垂下18世紀的壁毯,廳內全套意大利硬木傢俱。上二樓,左邊一武器庫收藏着5世紀到19世紀的武器,有阿拉伯的劍、中國的弓,還有一把關公刀,一副連人帶馬的騎兵鎧甲,據說是全羅馬尼亞唯一的了。右邊是國王的辦公室,室內桌椅的側面、腿腳處、扶手上全是浮雕,椅子扶手的造型是四個坐着的小人,還都蹺着一條腿;桌上的燭臺分兩層,上下層間有三個頑皮的小兒,做頭頂重物狀,神色頗惹人愛。天花板是3寸厚的木浮雕花飾圖案;另有一寫字檯,側面浮雕一老人頭像,他勇往向前,長髮被風吹向後面,如呼嘯的火車頭,臺角的廢紙簍也是皮革精製,上面刺着花紋,牆上有倫勃朗的名畫。再往前是天井式的藏書室,二層樓,橡木書櫃,有旋梯可上下取書;桌上有信札箱,是皇后手繪的箱面。王宮裏緊鄰辦公之地就有藏書室,這大概是歐洲皇帝的習慣。沙皇冬宮裏的藏書室也與這差不多,只是更大些。我在中國故宮沒有見到這種設施,也許我們的皇帝不如他們愛讀書,或者我們現在搞旅遊的人不着意展示這些。藏書室後又有一小辦公室,小辦公室右拐,便開始出現了一大串的客廳。這客廳很類似我們人民大會堂以各省命名的大廳,不過它是以藝術類別或國家、地區命名,而分別收集各地藝術品。
第一個是音樂文學廳,國王在這裏接見作家、藝術家。全套桌椅是印度國王送的,黑色硬木,鏤空浮雕,據說用了三代人工才完成。還有日本的瓷器,一對中國的大雙龍洗,直徑約有半米。最可看的是牆上的四幅油畫,全以一個少女爲題,據說是王后的構思。第一幅代表春天,少女從花叢中走出,和煦的陽光照着她幸福的臉龐;第二幅代表夏天,陽光從濃蔭中射下,她的紗裙飄動着幻化出一種熱烈的嚮往;第三幅,色調轉深,那女子低着頭,一種秋的悲涼;第四幅,少女半裸着伏在一片雪地上,一片聖潔。這王后是國王上任後三年娶過來的,她也酷愛藝術,是一個作家、詩人,夫妻算是珠聯璧合。可以想見他們每天在王宮裏就是以這藝術的切磋來打發時日。沒有聽說過宋徽宗有什麼擅畫的妃子做伴。李後主的周後只是天生的美貌,他後來又納了周後之妹,一個更美的美人,爲她寫了那首著名的“手提金縷鞋”詞,卻也未見二週與之有什麼唱和,看來他們還是不如卡羅爾幸福。
音樂文學廳後是意大利廳,兩側立着米開朗琪羅的三個銅雕,牆上是六幅意大利名畫;再前,威尼斯廳,兩件拉斐爾複製倫勃朗的聖母像,原件已經失傳,此複製件也就成絕響了;再前,阿拉伯廳,滿是地毯、掛毯,最有趣的是那幾個長枕頭,一枕可共十人眠;再前,土耳其廳,然後右折是長廊,長廊盡頭再右折是小劇院。到此已繞王宮一週,再下又是武器庫了。1910年後這劇院又改成電影廳,舞臺上刻有國王的一句話:“一切藝術我都喜歡。”國王常在這裏觀摩演出,有時興之所至還登臺朗誦。這大概又類似我們的唐玄宗了,他親自譜寫《霓裳羽衣曲》,又做導演,又與宮人共舞。卡羅爾雖喜歡藝術,治國方面也沒有出什麼大錯,這一點比宋徽宗、李後主、唐玄宗都強。
從王宮出來我又在周圍的山坡林間徜徉了一會兒。除這座王宮外,旁邊還有稍小一點兒的七八處宮殿,現在都做了旅遊飯店。有一處就是我們昨晚睡的,內部設施極豪華。但最美的還是周圍的白雪、綠樹和溝裏潺潺的流水,昨晚夜半醒來,皎月在天,雪光映窗,偶有一兩聲狗吠,或“咔嚓”一聲雪壓樹枝的斷裂聲。要不是礙着外賓的身份我真想半夜出戶做一回秉燭夜遊了。現在再看這景雖沒有昨夜夢幻式的朦朧,但還是一樣的靜,一樣的美。我佩服卡羅爾國王,他用藝術家的眼光選中了這塊上帝創造的王土內最美的地方,又用王的權力集中人力在這裏創造了一座藝術宮殿。他的後輩尊重這創造,所以他一死,第二代國王就立即重建新宮,把舊宮做了藝術博物館,直到今天。國王是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權力再大也將隨生命而止。可是當他乘有權之時,選擇幹一件國家民族永遠記住的事,這權力便變成了永久的榮譽。卡羅爾選擇了藝術,他知道藝術之河常流,藝術之樹常綠,就如這佩萊斯的山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