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印度旅行,一件有趣的事不可少,就是尋找那些土王的舊蹤,在歷史的煙塵裏發現一點自己的頭腦中還沒有存入的人和事。
南印度的班加羅爾本就美得讓新來者整日興奮不已,而當你讚美當地的景緻時,陪同卻故意不以爲然地說:“明天到邁索爾去,那才真叫美呢!”從班加羅爾出發,西南行150公里,便是過去的邁索爾土邦國,現在是一個小城。從公路上看開去,兩邊全是密密的椰林、油綠蔥茂的菠蘿蜜樹和垂着黃鴨蛋似的芒果樹,而車子則是在一條大榕樹搭成的綠衚衕裏鑽行,不時這濃綠的涼陰中又會閃出一團熱辣辣的火焰,耀眼光明,教你在綠的沉醉中猛一驚醒。那是通體火紅、不見綠葉的木棉樹或火把樹,行行重重,曲徑通幽,更增加人的嚮往之情。
邁索爾到了,這是一片神祕的化外之地,土是一色的紅壤,像一塊無邊的紅地毯,而空闊中卻玉立着一株一株的棕櫚樹,樹下淨無根草,樹幹通體潔白,拔地而起,到半空再展開她寬薄的枝葉。路邊的房子,也都是紅白兩色,藍天下綠樹中如木偶小屋。這時一座潔白耀眼的城堡出現在天際,我一陣興奮,驅車上前。原來這裏還不是王宮,而是當年的英國總督府,現在做了旅遊賓館。這是一座兩層樓的全大理石建築,內外通體潔白,厚重雄渾。樓梯的扶手,寬得足可以躺下一個人。昔日的舞廳現在是大餐廳,玉欄雕棟,金碧輝煌。主人揭開一方地板,露出裏面的彈簧機關,說裝了這些東西,跳舞時,隨着樂聲的急緩,舞步的快慢,地板就砰砰然地顫抖,真是享受的極致了。當年總督夫人的房間如今已是客房,每晚收費4000盧比。房間大約200平方米,一英寸厚的地毯滿鋪過去,疊花壓錦,吊燈是大理石的,真不知怎樣雕成。澡盆也是老式樣。一個長瓷盆,三邊圍着花玻璃屏風,馬桶的踏腳和坐處有毛織厚墊。電話是瘦高細挑扁擔式的老樣子,通體鎦金。總督的房間亦然,只是已改裝過。我在樓上樓下走了一趟,恍如那些當年的英國貴族就在眼前,他們着燕尾服,打黑領結,如企鵝般挺胸腆肚。貴婦則袒胸露肩,長裙掃地,一會兒樓梯上飄上飄下,一會兒舞廳裏吻手打躬。我才相信果然有這樣豪華的場所來裝下那些電影中常見的鏡頭。一樓大廳有一幅邁索爾24代土邦王畫像,拄杖披衣大如真人,目光炯炯,透出一種英明聰慧之氣,除了那一堆包頭布外,倒也沒有多少土味。
離總督府約5公里纔是土王的王宮。總督府講究大理石的純白、線條的簡潔,這裏則追求金銀的奢華、裝飾的繁縟。王宮正面是一個前敞的二層大廳,約有排球場大,供商議大事、發佈詔令和舉行儀式之用。中間是王座,兩邊是大臣的席位,再兩邊牆上有窗格,是供王妃等女眷們躲在牆裏窺看儀式之用,那時印度的婦女是不能隨便露面的。廳下是廣場,如現代大型體育場之廣,是一般民衆聚集之地,廣場右側有一寺,各種石雕神像疊牀架屋地堆砌在牆頭屋頂。廳的二層右側是土王的起居室,內有意大利穿衣鏡、比利時的銀椅、捷克斯洛伐克的吊燈,而天花板則是緬甸柚木製成。右側是土王與親信大臣議事的小議事廳,正中是銀大門,浮雕着許多宗教神像故事,唯王可以出入。與門相對是一個280公斤的純金寶座,廳側之門爲象牙硬木嵌鑲,象牙拼鑲之處如隨手描畫般自如。硬木的深紅與象牙的純白相映相照,熱烈與嫺靜共處一平面之中。這兩扇門1934年曾送至美國芝加哥參加世界藝術博覽,頗爲轟動。正像中國古代藝術中,如秦始皇兵馬俑、雲岡石雕佛像、甘肅銅雕馬踏飛燕、魏碑書法等許多藝術品,已成美的典範卻不知其作者姓名一樣。我在這兩扇門前佇立良久,悵然肅然,向那不知名的藝術家默默致敬。環視廳內,那銀門金座畫有價,怎敵這無名藝人無價心,同時我也驚歎這一小土邦之王,轄地居民也不過我們國內一縣之大,卻有如此氣派的王宮,真令人咋舌。
王宮最可看的是後宮,中有一天井式大廳,高如歐洲的圓頂教堂,數十根廳柱,全用生鐵鑄成。此宮始建於1800年,1887年毀於大火,後又從英國請工程師花了400萬盧比重建,雖是封建式樣,建築材料卻吸收了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文明。環中央大廳有一壁畫長廊,共26幅,每幅約高2米,長3米,幅幅相連,畫的是土王在宗教節日裏舉行遊行的宏大場面。土王坐在一個由80公斤黃金製成的御輦內,這金輦又放在象背上,象背裝飾得彩披拂地,流蘇搖綴,兩隻雪白的牙上還箍了兩對寬大的金圈,駕象人坐於輦前象頸上,土王在輦內英姿勃發,前後儀仗逶迤,萬衆山呼。前幾天我在齋浦爾參觀另一土王宮遺址時見過真正的象羣,昔日王宮儀仗隊的象現在正執行着馱遊客上山的新使命。印度在1947年獨立前全國有500個土邦王。英國人統治時期還承認這些土王的權力,到獨立後政府便取消了他們的割據,贖買了他們的財產。邁索爾小邦國的土王共傳了25代,最後一位王叫馬哈拉加,到1974年纔去世,他的兒子現在還是這個邦的議員。
中央廳的右側闢有一個小陳列室,展覽着這位末代土王的收藏物。最多的是兵器,各種各樣的刀劍,有一把兩百年前的古劍,薄而細長,可做纏腰之柔。一種中國兵刃中沒有的匕首,形如《西遊記》中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但手把上又有小機關,刺中人後機關一開,兩旁又炸出四個小刃,作用如現代子彈中的“炸子”。有一四指鋼爪,套在手心裏,不妨捏人一把,能致骨碎,屬暗器一類。兵器室裏面又有一室是王的獵物標本。看來這個末代土王在氣數將盡之前縱情遊獵,行蹤遍及歐亞非各地,每有獵獲就將其中碩大者製爲標本,其意大約是記功揚威。封建君王鞏固統治的主要手段便是一個字:殺。不殺人時就殺獸,總之要殺氣常存。在中國史書中每朝都有皇帝行獵的記載,如有親射得重大獵物者必恭錄時、日、地點,以明聖上英武,現在瀋陽故宮中還存有努爾哈赤某年親獵得一頭大熊的標本。我在這個土王的獵物室中漫步,如置身於天然森林,突然你眼前衝出一頭猛虎,雙爪前探,血口盆張。一轉身,一頭黑熊又人立而起,雙掌正要搭在你肩上。眼前獨角犀獸弓背疾馳,遠處梅花鹿聳耳靜立。我一仰頭牆上伸出一頭犛牛,兩隻大角如壯士雙臂環抱,眼如銅鈴。後退時不小心碰在一個齊人高的燈柱上,用手一摸,原來是一根象鼻,腳旁供人坐的一個圓凳卻是一隻象腳。
在邁索爾的25代土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十四代王,剛纔看到的英總督府門庭裏那張畫像就是他。24代王即位時邦內土地貧瘠,旱災頻頻,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築成一歷史上聞名的水壩。下午返回時我們曾驅車到壩上憑弔。壩高不可測,長約四五公里,壩外是一汪湖水,碧波浩渺,壩內綠樹如煙,田連阡陌。我真不明白這小土王怎能有如此大的魄力,幾乎是在平地上築起這樣長的大壩。車在壩上行駛約15分鐘。我在國內還未見過這樣的工程。一般建庫造壩,儘量取河口狹窄之處,而這條壩則平地臥龍,一虹南北。壩取弓形結構,弓背向水,可加倍受力,十分科學。我們到壩下泄洪口處,激流噴湧而出,浪頭常突然躍上渠岸,襲人一身清涼。渠首壩身上有花崗石碑,上刻明此壩是1929年到1937年修建,十多位工程師的名字都瞭然其上,並註明他們在此工作的日期,雖有的僅數月,亦不漏掉。比起創作那扇象牙門的藝人,工程師的待遇要好得多,可見第二十四代王的開明。壩旁的數頃土地已開闢成燈光花園,引水環繞其間,花圃成方成格。我們從渠首下來時,已是日暮時分,一會兒燈光齊明,壩上燈柱成一條長龍,花園中的音樂噴泉隨樂聲節奏的快慢或如禮花沖天,或如綵綢曼舞,且五顏六色變幻無窮。路邊花中都因勢因地置有多色燈光,園中心一條人工瀑布兩疊而下,浩浩中流波光閃閃。雖是夜間,遊客慕名而至,摩肩接踵,影影綽綽。夜風吹笑語花香,不辨天上人間。土王當年只知興水利、修農田,未料今日又得旅遊之利。燈光花園已成了印度招徠遊客的一主要項目,壩頭就有一座高級旅遊飯店,難怪人們最不肯忘記這位二十四世土王呢。
許多舊跡往往是這樣,不管當初修建者的目的如何,最終還是傳給後人,作爲國家、民族和全人類的財富,如我們現在遊金字塔、長城、頤和園。一個人,不管自覺不自覺,只要他爲世界留下一份有價值的文化遺產,便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