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比如朱自清的散文,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這些是我們早已熟悉的。一天我新得了一套他的全集,又是這麼隨便翻開一頁,是一篇從未看過的《談抽菸》,有這樣一段:
好些人抽菸,爲的是有個伴。譬如說一個人單身住在北平,和朋友在一塊,倒是有說有笑的,回家來,空屋子像冰一樣。這時候他可以摸出一支菸抽起來,借點暖氣。黃昏來了,屋子裏的東西只剩些輪廓,暫時懶得開燈,也可以點上一支菸,看菸頭上的火一閃一閃的像親密的低語,只有自己聽得出。要是生氣,也不妨遷怒一下,使勁吸它十來口。
對人心的揣摩何等細緻,對形神的描摹何等寫意,我不由得又倒着看上面一段:
再說那吐出的煙,嫋嫋的繚繞着,也夠你一回兩回地捉摸,它可以領你走到頂遠的地方去。即便在百忙當中,也可以讓你輕鬆一會兒。所以老於抽菸的人,一叼上煙,真能悠然遐想。他霎時間是個自由自在的身子,無論他是靠在沙發上的紳士,還是蹲在臺階上的瓦匠。
仍然是非常精彩。
抽讀一篇好文章好比是選一件做工精緻的紅木傢俱,你隨便摸着哪個地方,輕輕敲一下,很滿意,不由得再四處撫摸一下,就更證實了這種感覺。又像一塊衣料,用手指捻一下,好;用手背貼一貼,手掌握一握,仍然好。文章的好,是說作者已經達到了一個基本水準,他的語言,他的思想,他的綜合技巧。
就好像蓋房,一起手用的就是鋼材、有機玻璃、鋁合金這些高檔建材,而不是土坯茅草。所以它就耐看,處處都好看,從頭至尾都經看。作者的基本功不到家,玩一點花架子,也許能收一時之效,譬若用茅草搭了一個野味的小棚,或者在泥房子上鑲了一個鋁合金窗戶。但這終久夠不上高檔,要想以這種作品傳世就更是可笑。我們常說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可卒讀,就是因爲它夠不上這個標準。
我也常用這個抽查的辦法對付其他的藝術,比如看電視劇,盯住屏幕看五分鐘,不能吸引人就換臺。因爲一個演員,有五分鐘的時間足可以展示他的才華,如果展示不出來,說明他本來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