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詞是文章的基本單元,文章寫作的第一步就是熟悉單詞、儲備詞彙。我們知道學外語一個基本功是背單詞,單詞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會話,才能組裝成文章。中國人從小用自己的母語說話、寫作,詞彙的積累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用不着像學外語那樣集中突擊背單詞,但道理是一樣的。詞彙學習注意三點:一是準確把握詞的含義,二是小心體察詞的美感,三是積累至足夠的數量。
一、準確
法國作家福樓拜有一句名言:“你要描寫一個動作,就要找到那個唯一的動詞,你要形容一個東西,就要找到那個唯一的形容詞。”在中國也有韓愈與賈島推敲字詞的故事。
文章爲思想而寫,只有準確的詞彙才能表達準確的思想。另外,文章是藝術,要表現美,美的前提是“真”,只有做到恰如其分,才能組合變幻出美。不得其真,哪得其美。我們平常說“朦朧美”,那其實是先有一個準確的座標,圍繞這個座標變幻而產生的美。如月亮的朦朧美首先是因爲有一個真實的月亮。
無論從達意還是從審美角度,文章寫作先得從準確地掌握詞彙開始。一個詞語的準確,會給文章帶來特有的閱讀效果,這是其他手段所無法達到的。比如一個“飛”字,是鳥飛的基本動作,但對不同的鳥卻可以有更準確的表達。鷹,就用“擊”:“鷹擊長空”;燕子就用“剪”:“燕剪春風”。比如“波浪”與“浪波”這兩個詞基本差不多,但再一細品,前者比後者的力度要大一點,後者比前者柔和一點,在行文時就要推敲了。作家孫犁有一篇散文《白洋淀紀事》,裏面寫到村裏的游擊隊員走了,留守的女人們“藕斷絲連”,編輯改爲“牽腸掛肚”,作者不幹,爲此打了一場筆墨官司。
寫作中準確運用詞彙,在消極修辭(這一點以後會講到)的文體如法律、文件、應用文中特別重要。用詞不準就會給工作造成不利甚至帶來重大損失。在美文中用得好則增加美感,如鐵板釘釘,木刻下刀,能產生乾淨、簡潔的美。而用得不準,反會生出許多笑話。我在《人民日報》工作時曾碰到過這樣一篇弄巧成拙的稿子。
二、美感
詞彙學習,除了把握其準確外,還要把握它的美感。準確是指其具體內容,美感是以內容爲核心而產生的神韻、氣氛、效果等等。好比一個人,他有具體的長相,但還有說不清的氣質、風度。我們選演員時先看是不是漂亮,再看是不是有氣質,這氣質就是美了。漂亮和美還是有區別的。通常漂亮是指材料本身的質量,偏於具體的實在的一面,而美則是在材料的基礎上生髮出來的抽象的感覺。
畫家吳冠中講過一個故事,他在一座古廟裏遠看一座佛像非常美,到近處一看,不美了,這佛像是木頭做的,年久受損,滿身蟲眼,讓人頭皮發麻。它的材料已不漂亮,但遠看仍不失其美,因爲其結構、輪廓生的一種氣度美還在。同樣也可以解釋,爲什麼有的人長得漂亮但沒有風度,不能算美;有的人外表雖醜一點但很有氣質,又不失其美。
詞彙和人一樣也有有形與無形的美。有形的一面是字的構成,這被書法家擴張爲一門專門的藝術。無形的一面則爲文章家所利用,文章的美叫“意境”,而這意境是從挖掘和運用每一個詞的美感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