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烏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繁華的福州城,曾經流傳着這麼一則神祕的故事。據李伯紀丞相的小弟弟李季言綸講述,城裏住着一位道行高深的道士,他沒什麼別的拿手好戲,倒是專精傳授神仙修煉之術。他常常提到:“真正的修道之人,跟平常人的顯着區別就是他們的眼珠是碧綠色的。”有一次,這道士在市場上偶遇一位奇特的老者,這位老者鬍鬚頭髮如雪般潔白,臉頰卻紅潤似童,尤其那雙眼睛,瞳孔深邃碧綠,一看就非等閒之輩。
好奇的道士暗中跟蹤這位老者,發現他竟住在一家簡陋的客棧中。第二天,道士便果斷搬到了這家客棧,對老者恭敬行弟子之禮,並與之同室而居,這一住就是一年多。然而,儘管朝夕相處,道士並未窺得老者的任何玄機奧祕,兩人之間的交流似乎總是若即若離,沒有什麼實質進展。
在一個寒冷徹骨的冬夜,老者起牀想要方便,道士體貼地爲他捧上便盆,細心解釋道:“怕冷氣侵襲您,特意放在被窩裏捂熱了。”老者驚訝不已,感動萬分,終於開口道破天機:“我還真不知道你對我如此用心良苦,看來不得不告訴你真相了。我乃是昔日漢代的莊君平,已經在世間漫行了千年之久,從未遇見像你這般真誠的人。”說着,老者從布袋裏取出一本寶書,遞給道士,言道:“讀了這本書,你就有機會得道。”次日清晨,老者悄然離店,從此再未現身。
那本書竟然是一冊五言詩集,共有一百篇,每一篇都富含修身悟道、超凡入聖的道理。李季言綸記憶猶新,只記得其中兩句:“事業與功名,不直一杯水”,以及“獨立秋江水”。那位神祕道士在福建逗留了一段時間後,同樣消失得無影無蹤,留下了更多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和那本蘊含無盡智慧的詩集。
在湖州,有個名叫沙助教的醫生,他家老太太是個不折不扣的蟹癡,每年螃蟹豐收的季節,她都會一口氣買上幾十只肥美的大閘蟹,把它們裝進大罈子裏,全家圍着欣賞,想喫的時候就挑出來下鍋烹煮。然而,紹興十七年的秋天,這位愛喫蟹的老太太不幸去世。
沙助教爲了悼念母親,在天慶觀設下法會,全家人都前往參與,只有個十歲的小孫子留在觀門外玩耍。這時,他看見祖母全身鮮血淋漓地站在門外,嚇得魂飛魄散。老太太告訴孫子,由於生前過於貪食螃蟹,死後立即被送入了“蟹山地獄”,遭受懲罰。那裏的蟹堆積如山,獄吏讓她站在蟹堆之上,無數螃蟹揮舞着鉗子和腳爪,瘋狂地刺向她,疼痛難忍,一刻也不得安寧。今日恰逢冥界官員押解她來此處接受祭奠,但她卻因爲身份問題,被裏域司拒絕入內。
小孫子聞訊後,立刻跑去告訴父親,父子倆一同懇求裏域神寬恕。不久,老太太果然來到了法會現場,痛苦不堪地說:“這罪可真是沒法再承受了,你們幫我印製《九天生神章》焚燒,將每一頁分發給那些復仇的螃蟹,讓它們帶着經文投胎轉世,這樣也許我能得到解脫。”說完這話,老太太便消失不見了。
當天,沙家立馬找人雕刻《九天生神章》的木版,每天晚上焚燒上百份,直至守喪期結束。這段離奇的經歷在當地傳開,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爲貪食者敲響了一記警鐘:美食雖好,可不要貪喫哦!否則,後果可能就像這位愛喫蟹的老太太一樣,惹上了來自“蟹山地獄”的麻煩呢!
在宋徽宗政和年間,有個叫李希亮的郎官,他家鄰居是個窮困潦倒的教書先生,靠教授學生維生。有一天,這教書先生借了匹馬出城辦事,回來後興奮地分享了一個離奇的夢境。他說,一個月前夢見一個穿着華麗官袍的貴人,自稱是他六世祖,說是開國初期的功臣,祖墳位於京城外十幾裏的一座村莊,旁邊有塊祭祀用的田地,每年能產出二百斛米糧。不過由於年代久遠,祖宗沒想到子孫後代竟如此落魄。雖然那塊祭祀田還在,卻被管理墓地的人擅自佔用。
昨晚,他再次做了這個夢,祖先顯得有些責備之意。教書先生無奈表示,自幼孤苦伶仃,不瞭解先祖墓地的確切位置,也不認識管理墓地的人,況且沒有相關憑證,實在無從下手。祖先聽了覺得他說得有道理,透露這塊田原本有一塊記載詳情的石碑,現被守墓人埋在大門外的草叢裏,只要按照所說找到,就能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