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姜小沫開逛上 (第1/5頁)
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那個年月,九河下梢說書的地方可太多了,其中也分個三六九等。頭一等在茶樓裏,前來喝茶的多是文人墨客、紳商富戶,也有跑和兒、拉房纖兒的、倒騰古玩字畫的,有一半是爲了談買賣聊事兒、應酬主顧,不全是奔着聽書來的,聽書也不用掏錢,僅付茶資即可。臺上的說書先生就是個擺設,提前跟茶樓講好價碼,按天拿份,旱澇保收,不過玩意兒必須出衆,說得四平八穩,和風細雨,不能一驚一炸的,且須相貌文雅,用他們的行話說,這叫長得“壓點”。如果能耐不行,人又砢磣,說話再不中聽,把喝茶的都給氣跑了,人家茶樓也不可能請你。
二等說書的佔據書茶館,也叫書場子,條件比茶樓略低,需要通過說書招攬客人。請來的先生能耐都不俗,雖不敢說字字珠璣,那也得是口若懸河,念個贊賦、拉個綱鑑,什麼叫唐詩宋詞,怎麼是兩漢文章,張嘴就得來,京評梆曲說唱就能唱,甚至還練過三招兩式的,能比畫長拳短打,那才稱得上文武雙全。來此聽書的書座,相當一部分是本地最愛聽書、聽書聽得最入迷最上癮的,掏幾個茶水錢,坐住了一聽一下午,先生說得好是真捧,說得不好也真往死裏撅,起鬨架秧子、飛茶壺扔茶碗,賞個大嘴巴你也得笑臉相迎。書場子裏的說書先生,論能耐可能比茶樓裏的先生差着一截,但是玩意兒必須紮實,以傳統書目爲主,釦子拴得瓷實,手中醒木一拍,天一樣大、火一樣急的事你也走不了。說書先生掙多少錢尚在其次,能在天津衛的書場子立住腳、響了萬兒,今後去到任何地方都掙得了大錢。
三一等的在書棚子裏說,通常是騰出幾間當街的民宅,或是開在水鋪旁邊,找塊空地高搭長棚,門口掛塊木頭牌兒,寫着當天的評書回目,以及說書先生的名號。裏邊擺放幾排白茬兒的桌椅板凳,冬天點着炭火盆取暖,夏天掛着艾草驅趕蚊蟲,備有五香葵花子、沙窩的蘿蔔、大碗兒的釅茶,茶水賣得很便宜,主顧也可以只聽書不喝茶。棚中沒有三尺書檯,平地放一張桌子,桌角擱一個粗瓷大碗,用於說到扣兒上打錢。說書先生坐在桌子後頭,也沒那麼多夥計伺候,開書場子的連倒茶帶收錢,一個人全包了。打錢的時候,聽書的至少掏三個銅子兒,多給不限,卻不能少給,給一個兩個您趁早省了,那是打發要飯的。長棚再簡陋,那也有一個頂子四面圍擋,你進來寒磣人不行。書棚中的夥計也都沒長好嘴,夾槍帶棒來上幾句釅兒咕話,不掏錢的明天就沒臉來了。聽書的坐滿了不過六七十人,一多半聽衆是趕車的把式、腳行的苦力、商號的夥計、擺攤的小販,五行八作幹什麼的都有,平時忙於生計,掙錢養家餬口,但該玩兒還得玩兒,該樂還得樂,少不了聽評書看雜耍、搓大澡逛窯子。有時生意不好,也得來聽書,掏上幾個大子兒,再買上一碗茶水,對付一下午。
戳在大道邊兒小道沿兒,撂地畫鍋說野書的爲最末等。說書的大多是七路、九路角兒,很少說成本大套的東西,全是片子活,今天說一段兒賺了錢,明天許就換地方了。說的內容千奇百怪,越懸乎越不怕懸乎,越牙磣越不嫌牙磣,只要能夠掙下錢來,什麼礙口的都敢往外說,哪管什麼灑湯漏水、崩瓜掉字兒。也不忌葷素、不分髒淨,更不在乎能不能圓得上,只求說着痛快、聽着過癮。前三種聽書的地方,偶爾還能看見個把女眷,說野書的地方絕對沒有,聽這路玩意兒的全是糙老爺們兒。聽的糙說的更糙,即便來了一個半個婦女,說書的也得給她轟走:“大嫂子二嬸子,我待會兒可不說人話了,您受累挪挪腳兒,另換一家吧!”不過其中也有不少能人,因爲明地賣藝那是平地摳餅、對面拿賊,圍着聽書的人們,十之八九沒打算掏錢,去不起茶館書場子,纔在路邊聽野書解悶兒,你說的東西再不“抓魂兒”,那不擎等着喝西北風嗎?
姜小沫對江湖上賣藝的規矩瞭如指掌:一不能去茶樓,沒勢力的開不了茶樓,他窮光棍一條,不必在太歲頭上動土,天津衛講話,不能“找鬊”;二不能去書棚子,那些地方人頭兒太雜,有的是“戈撓”生意的滾地龍、坐地虎,撿人家喫剩下的也沒意思;三不能去路邊,路邊說野書的太窮,唾沫橫飛說上一整天,掙的錢買不了半斤棒子麪兒,個個溫飽難求,訛不出什麼油水。他姜小沫“端大碗”,必然是去開在茶館中的書場子,先生正經說書、書座兒正經聽書、每天的茶錢不算多可也不算少。遠的不說,天津城東北角書場子就不少,有名的“卿和、福來、樂友、彤福、寶升”,不下七八家。行走江湖的說書先生在此打擂,有文有武,有溫有暴,比着施展看家本領。想在書場子說書,該拜的碼頭都得拜到了,該交的錢分文也不能少,所以不怕別人來找麻煩。何況天津衛“地皮硬”,不是聽書的捨不得掏錢,而是能耐不行的要不下錢來,沒兩下子的說書先生根本不敢登臺。姜小沫帶着傻哥哥,先在各家書場子門口轉了一通,踩踩道兒,他是“聽勝不聽敗”,哪個場子人多去哪個場子,因爲聽書的人多,說書先生掙得纔多。
這天上午,姜小沫把身上最後幾個錢拿出來,跟傻哥哥喫了一頓三皮兩餡的牛肉餅。小販做買賣挺實在,捨得加香油和麪,肉餡抹了足夠半寸厚,放在鐺子裏煎得焦黃酥脆,咬在嘴裏“咔嚓咔嚓”的。倆人喫得滿嘴流油,不住打着飽嗝。姜小沫叼着炕笤帚苗當牙籤,袒胸露懷,趿拉着鞋,手拿一個掉了瓷、裂了口的空碗,傻哥哥拄着雙柺,“呱嗒呱嗒”地跟在他身後,大搖大擺來到樂友書場子。門口水牌子上寫着大字——“特聘廖春庭演說《響馬傳》,白天開書,風雨無阻”。書場子說書,通常是一天兩場,喫過晌午飯開一場,稱爲“白天”,也叫“正地”,晚飯之後再開一場,稱爲“燈晚兒”,也有在正午飯時加演的,稱爲“說早兒”。天津衛最叫座的傳統書目,一個是《響馬傳》,前有“開隋九老”,後有“四猛四絕十三傑”,給英雄好漢排了名次;再一個是《水滸傳》,專講殺人放火、替天行道,都符合天津衛碼頭腳行、混混兒鍋伙的風氣。廖春庭成名已久,姜小沫也曾有所耳聞。
二人一前一後進到書場子裏,臺上說書的是個小夥子,十七八歲,身子板單薄得跟鰨目魚似的,眉清目秀、齒白脣紅,長得挺端正,估計是廖春庭的徒弟,正角兒不會這麼早登臺。此時算上姜小沫和傻哥哥,聽書的不過五六個人。小徒弟說的是《精忠傳》,可能沒上過幾次臺,師父抻練得也還不夠,坐在書案後頭眼神發虛,飄來飄去地不敢往臺底下看,兩隻手也不知道往哪兒擱,一會兒摸摸扇子、一會兒動動手絹、拿起茶壺想喝又覺得不是時候……說得倒是挺賣力氣,嘴皮子也利索,倒倉也倒得不錯,細聲細調的小公雞嗓兒,夯頭也挺高,從岳飛到相州考武舉開的書,再到進京考武狀元、週三畏贈寶劍、槍挑小梁王、大鬧武科場、宗澤放走嶽鵬舉……竹筒倒豆子似的,一口氣講了一個多時辰,光跑樑子了,說得自己腦門子直冒汗。趕到裉節兒上,覺得該拍醒木了,可是偷眼一看底下這幾位書座兒,嗑瓜子的、喝茶的、打盹兒的、聊閒天兒的,根本沒人聽書。小學徒拿着醒木懸在半空,拍也不是,不拍也不是,額頭上全是汗珠子。傻哥哥不耐煩,拿柺杖往地上哐哐亂戳,緊着叫倒好兒。姜小沫也在底下起鬨:“嘿——好啊!小先生真捨得給書聽,換了別人這段書得說半個月,你可倒好,洋座鐘上滿弦了,趕着投胎去是嗎?”小徒弟羞得滿臉通紅,醒木也沒敢拍,收拾收拾東西作揖下臺。反正是白饒的,聽書的用不着掏錢。
學徒的前腳一走,書場子便開始進人了。其實很多人打剛纔就來了,撩門簾子往裏一看是墊場書,人家先不進屋,在外邊抽袋子煙涼快着,單等着廖春庭上臺。這纔是常聽書的、會聽書的。
過不多時,臺底下已然坐得滿坑滿谷,再往前面看,走上來一位說書先生:五十多歲,身穿一件青布棉袍,又高又胖,面如白玉,穩穩當當往桌子後面一坐,不緊不慢地掏出手巾放在桌上,疊得四四方方,擺到稱手的位置,擱好了扇子、醒木,跟前排幾位熟悉的書座兒拱拱手,“張爺”“李爺”打着招呼,閒嘮兩句家常,隨即左手執扇,右手拿起醒木,在空中稍稍一頓,繼而往書案上一拍,開口唸道:“鳳凰落毛不如雞,君子失勢把頭低,人窮沿街去要飯,虎落平陽——”說到此話音一頓,“啪”的一聲再拍醒木,拖着長腔接道:“——遭犬欺!”江湖上管說書的叫“團柴的”,又叫“使短傢伙的”,短傢伙指的就是這塊醒木,一寸長半寸寬,頂上四周抹邊,數齊了共計十面,刨去壓在桌上的那一面,還有九個面,故此也叫“九方”,出徒之時由師父送這麼一塊,上邊刻着自己的藝名。東西不大,卻是說書先生的膽,缺了它在臺上張不開嘴,可也得會使,摔的得是地方,摔輕了不行,摔重了也不行,心裏沒底的絕對摔不好。扇子也有講究,說書的跟說相聲的不一樣,相聲裏的扇子常常用來“打哏”,演不了三五場就打爛了,所以從不用好的。說書的扇子是做比成樣的,用得也愛惜,通常選用“湘妃”“梅鹿”“蝴蝶斑”之類的上等料做扇骨,用得久了包漿掛瓷,看着油亮油亮的,也是個彰顯身份的物件。但有一點跟說相聲的一樣,都得用白紙面,不像戲臺上的扇子,灑金塗墨正面寫反面畫,那樣拿起來一扇把聽書的眼神都帶走了,一分心就聽不下去書了。這位先生登臺壓點,手裏的傢伙使得恰到好處,而且聲洪語亮,吐字清晰,一段定場詩說得不疾不徐、頓挫分明,勁頭恰到好處,立刻抓住了聽衆的耳朵。臺下書座兒叫了幾聲好,旋即鴉雀無聲,等着先生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