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3頁)
[英]維多利亞·希斯洛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39年
五月初的克里特島有着最美好的、天賜般的日子。這樣的日子裏,繁花滿樹,高山上最後的積雪也化成清澈的細流,伊蓮妮要離開這裏去斯皮納龍格了。映襯這最黑暗最殘酷的是萬里無雲、湛藍的天空。人羣聚在一起,看着、流着淚、揮手作最後道別。即使學校並沒有宣佈說今天休息,出於對離去老師的尊敬,教室裏空蕩蕩的。學生和老師都沒去上課。沒人願意錯過這個機會跟他們最愛的“佩特基斯夫人”道別。
伊蓮妮?佩特基斯在布拉卡和周圍小村莊裏深受大家愛戴。她有種磁力把孩子們和成年人都吸引到她身邊來,併爲他們所欽佩尊敬。其實原因很簡單。對伊蓮妮來說,教學就像她的天職,她的熱情像火把一樣感動了學生。“如果他們愛它,他們就會去了解它”,這是她的曼陀羅。雖然這並不是她自己的原話,而是二十年前,她踏入知識殿堂前,一位充滿抱負的老師說的。
在她將永遠離家的前一晚,伊蓮妮往花瓶裏插滿了春天的鮮花。她把花瓶擺在桌子中央,花枝上蒼白的小花神奇地改變了整個房間。她知道簡單的效果、細節的力量。比如,她知道,記住每個學生的生日或他喜愛的顏色是贏得他們的心、甚至他們靈魂的關鍵。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知識,主要是想討好她,讓她高興,並非因爲他們被迫學習,她把理論和數字寫在卡片上,用繩子從天花板上吊下來,看上去好似一羣飛進來的小鳥永遠盤旋在頭頂上,這種方法對學習過程也很有幫助。
然而,那天除了受人愛戴的老師要渡海而過去斯皮納龍格外,他們還要跟一個朋友道別:九歲的迪米特里,他的父母一年多來竭盡全力隱瞞他的麻風病。每個月他們都要想新辦法掩飾他的症狀——不穿齊膝的短褲,改穿長褲,涼鞋換成靴子,夏天他被禁止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海里游泳,以免背上的斑點給人發現。“就說你害怕波浪!”母親求他這樣說,當然很可笑。這些孩子們一起長大,一起享受大海那振奮人心的力量,實際上孩子們都盼望着梅爾特姆風把平靜的地中海變成狂野的海洋。只有膽小鬼才會害怕浪濤。這孩子好多個月一直生活在害怕被人發現的恐懼中,心裏總是知道,這只是暫時的,早晚會給人發現。
任何不知情的人,在這樣的夏天清晨,在這樣異常的環境裏,都會以爲這羣人是在參加葬禮。幾乎有一百來人,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全傷心地沉默着。他們站在村莊廣場上,一大羣人,默默地等候着,連呼吸都一致。在廣場附近,鄰近的小巷裏,伊蓮妮?佩特基斯打開前門,平時的空地上,此刻站着一大羣人,看到眼前這麼多人不尋常地聚在一起,伊蓮妮本能地想退回去。可是別無選擇。吉奧吉斯在防波堤上等着她,他的小船已裝好了她的一些物品。她帶的東西不多,因爲吉奧吉斯在今後幾周裏可以再給她帶些去,再說除非必要,她不想從家裏拿走任何東西。安娜和瑪麗婭仍然躲在門後。和她們在一起的最後幾分鐘是伊蓮妮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候。她太想把她們抱在懷裏,緊緊地摟在懷裏,感受她們滴在她皮膚上的滾燙眼淚,撫慰她們發抖的身體。可是她什麼也不能做。這樣做還是有風險的。她們的臉難過得扭曲了,眼睛也哭腫了。說不出話來,彷彿失去感覺了一般。母親就要離去。那天傍晚她不會再回來,不會放下重重的書本,不會盡管累得臉色發黃,卻因爲回家跟她們在一起而開心快樂了。那再也不會有了。
女孩們的表現不出伊蓮妮所料。安娜,大的那個,總是情緒多變,她的喜怒哀樂一眼就看得出來。瑪麗婭呢,正好相反,非常安靜,是個含蓄的孩子,很少發脾氣。在母親即將離去的那些日子裏,安娜比妹妹表現得更哀傷,她從沒有象今天一樣,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她求母親不要走,苦苦哀求她留下來,她大喊大叫、咆哮、撕扯自己頭髮。相比之下,瑪麗婭開始只是靜靜地流淚,接着巨大的抽泣聲都傳到街上去了。然而,到最後,她們倆都一樣:她們都順服了,精疲力竭、疲憊不堪。
伊蓮妮決心剋制悲哀,以免被它吞沒,更不能讓它像火山般爆發。一旦她離開布拉卡,她可能會完全發泄出來。可是此刻所有人唯一的希望便是她保持沉着不變。如果她崩潰,他們全完了。女孩們會呆在家裏。她們不會看到母親逐漸模糊的身影,否則那景象可能會一輩子烙進她們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