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着這位前輩的講述,詳細的同時又是那樣的通俗易懂,彰顯了自身對於理論理解的同時又確確實實地爲菲洛爭取到了完全足夠的時間。
讓菲洛得以看着自己眼前已經被編輯好了的草稿,默默地向己方小組內部發送了一條訊息:
【四號,申請交換。】
也就在這一條消息同時進入了小組所有成員的眼中時,那位站起身來了的前輩面上的表情也不見了先前的許多緊張,口中仍在持續的慢條斯理話語也突然地加快了三分語速,加快着自己這一部分的名詞解釋:
“而另一方面,資本組織形式作爲一種生產資料私有化的組織形式,他們的根本目的則是藉由社會化生產所帶來的物質交換行爲進行牟利,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即並不是所有的交換行爲都有利可圖。
就像我之前所說的,社會化生產當中,勞動者參與勞動將會獲得生活資料用以交換生活物質,相當於勞動者的這一段勞動時間是被消費者用生活資料所購買走了。那麼若是消費者沒有了消費能力,或者當消費者不足以支撐起來那些勞動者的報酬時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就會出現相對的‘生產過剩’,即‘青年隊’所提出來的資本的週期性經濟危機,但必須要注意的是,這種生產過剩並非‘絕對的’生產過剩,而是‘相對的’。他並不是指全世界所有人口的需求都被滿足了所以才生產過剩,而是那些有利可圖的,擁有交換能力的消費者們不夠維持住資本市場規模而出現的‘相對生產過剩’。
就像是在舊美國的‘大蕭條’時期,在那些牧場主們將生產出來的牛奶直接傾倒進入了下水道時,卻還有大批大批的美國國民們在忍飢挨餓,在大街之上舉起來了招牌尋求工作,想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換取那些沒人要的牛奶麪包來填飽自己家人的肚子。
更不用提那些地處南美洲如同巴西一樣的貧窮國家,即便是在2095年的今天也一樣正面臨着口糧危機。這些都是由於資本組織形式所能夠承載的生產力是有極限的,這個生產力極限又與社會化生產形式產生了衝突,這纔是週期性經濟危機發生的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