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惠賢太子妃曾出自永平伯府,還未出五服之列,屬八議者親,應當先奏上請,犯死罪者奏陛下聖裁,朱熙正在此列①。”譚卓恆道。
永平伯爲了這個兒子還是煞費苦心,便連上請之制都搬出來了。上請之後的皇帝聖裁和死罪裁定不同,上請之後是皇帝定罪,死罪或是流放都在天子一念之間,但這其中還有諸多考量和利益權衡,朱家還可以在這上面下功夫;但若是已定了死罪請皇帝硃批,那就是明年死或者後年死的事了。
大周法度嚴苛,皇帝雖有體恤百姓之心,但這其中可不包括重刑犯,尤其今上,從來沒有過降等減罪的先例。朱熙的名字一旦上了刑部的黃麻紙被送到御前,那就是大限將至,無力迴天。
皇帝皺了皺眉,說:“你收了永平伯什麼好處,肯爲他這樣奔走?”
他聲音不疾不緩,但落地如驚雷,雷聲震在譚卓恆耳中,駭得他面色一白。這是極重的詰問。
譚卓恆正色道:“臣不曾收受永平伯好處,議請制度乃祖宗家法,臣按章行事,不敢有誤。”
議請制度是大周建朝時便隨律例一起定下的,皇帝自然知曉他是按章行事,但在他眼中議請減贖是罪大惡極,只憑勳爵官身或是裙帶姻親便能逃脫刑罰,實在是視律例如兒戲,知法犯法,闔該罪加一等纔是,怎麼能減贖降刑。
皇帝冷哼一聲:“這規矩早就該廢了。”
譚卓恆肅容:“陛下,禮不可廢。”
貴族議請,看似只是樁小事,背後牽扯的卻是大周屹立上百年的士族門閥,皇帝輕言廢立,是心中早有此念,可即便在世家漸衰的今日,百官也不會輕易讓皇帝動搖他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