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快亮的時候,葉昊天飛身趕往長安附近的臨潼縣。據說蒼靈宮就在臨潼城南的驪山。驪山屬秦嶺山脈的一支,山上松柏長青,鬱鬱蔥蔥,遠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驪馬,因而得名。
到驪山山腳的時候天才矇矇亮,他首先找了個密不透風的樹林,運起功力察看龜鏡。仔細辨認了一會兒,發現在驪山北麓的華清池一帶妖氣甚重。別的地方也有零零散散的黑點。於是他移形換貌化成一位中年遊子,走出樹林,沿着登山的石階緩緩上行。
他沒有直接走向華清池,而是先到了西繡嶺第一峯上的烽火臺,憑弔了“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周幽王的古蹟,又到西繡嶺第三峯上的老君殿,進去燒了幾柱香。燒香的時候他留心觀察裏面的道人,發現有幾個人在偷偷盯著自己,知道老君殿已經成了對方的耳目。出了老君殿,他才慢慢向華清池走去。
華清池天下聞名,葉昊天自然不會陌生。相傳周幽王曾在此建驪宮;秦時砌石築池,取名“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爲“離宮”。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溫泉宮”。特別是唐玄宗天寶年間修建的宮殿樓閣更爲豪華,將溫泉發展爲池,並將池置於宮室之中,名爲“華清宮”。因宮殿建在溫泉上,故名爲“華清池”。杜牧有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述了當時華清宮的盛況。白居易也曾言:“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當他來到離華清宮百丈的時候有個人將他攔住,擺手道:“此處已是蒼靈真君府地,觀賞遊覽請至他處。”葉昊天抬頭望去,果然,原來掛着華清宮匾額的地方現在換成了“蒼靈宮”三個大字。他故意很不高興的向前走了幾步,口中叫道:“怎麼能這樣?遊驪山不到華清池,豈不白來了?我可是趕了五百里路纔到這裏的!”
那人看他硬往前走,噌的一聲拔出佩劍,指在他胸前喝道:“回去!你不想活了?要想進去除非有紋銀千兩!”
葉昊天不知道他提銀子幹什麼,難道是要對銀子多的人謀財害命? 他也不敢就這樣被捉進去挨宰,於是裝做害怕的樣子轉身就逃。然後他來到東繡嶺上的“石甕寺”。該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衝擊而形似甕,故得名“石甕寺”。據傳,該寺建於唐開元年間,用造華清宮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他緩步入寺進香禮佛,發現“石甕寺”裏有幾個和尚,也不是很地道的樣子。心中明白,老君殿和石甕寺一東一西,都已經被九陰教控制了,就象兩隻眼睛一樣高高的俯瞰四周,衛護着中央的蒼靈宮,如果有什麼動靜,很快就可以傳過去。
慢慢看完一圈,已經過了中午。他對九陰教在驪山的大體分佈有了些瞭解,決定先去四處逛逛,等晚上再去察看。離開驪山,他喊蘭兒出來透口氣。蘭兒飄然而出,伸了伸纖細的腰肢,看看藍天白雲,感覺外面的天空還是比裏面豐富多采。
兩人來到臨潼縣城,在街上逛了老大一會兒,找了家茶館進去。茶館裏裝修甚爲講究,牆壁四周有蓑衣、草帽和草書、國畫點綴,雅緻的細竹簾子下面,一張張古色古香的木桌隨意擺設着,桌與桌之間有各種花草和假山遮掩着,每個桌子點燃着紅色蠟燭,環境十分幽靜。蘭兒一看就喜歡上這裏的氣氛。茶館裏的光線並不暗,兩人坐在窗邊,抬頭就能看見街上行走的人羣。
兩人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從容享受着那分寧靜。忽然葉昊天發現窗外的大街上聚攏來十幾人,一個人拿了本小書在宣講着什麼。他仔細傾聽,那人充滿蠱惑的聲音傳入耳中:“入我九陰教,拜我安息神;凡人能不死,夢幻能成真;莫要求佛祖,別理修道人;想作就去作,萬事有真神!”不由得心中瞿然而驚!那掠走大儒功力深不可測的高手竟然是九陰教的!不知道那人是誰。話中之意似乎九陰教教主之上還有個全教崇拜的真神!隱隱然那位真神竟然自比於玉帝、佛祖,這怎能不令人心驚!他定定的看了傳道的那人幾眼,發現那人的功力實在一般,看來是九陰教專門挑選的能說會道的教徒。